浮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_张书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浮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_张书枝

浮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机电安装分局 张书枝 摘要 近几年来,在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两岸连续架设了几座浮桥架,带动了两岸经 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浮桥的结构形式,并着重介绍了济南西外环浮桥的设计制造方案,指出了浮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关键词 浮桥承压舟;强肋骨;隔舱;工装;下水;连接 在山东省境内的黄河沿线上,几年间架起了三十余座浮桥,它们就象金色的通道,为黄河两岸的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浮桥与公路大桥、铁路大桥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价格底廉、制造简单、结构灵活、拆装方便。浮桥是由双向承压防凌舟、普通双向承压舟,囤船、跳板、码头及与其配套的收费站、防雨棚、灯塔等工程构成。 现以济南西外环浮桥为例,简述浮桥的设计与施工。 济南西外环浮桥位于济南市西郊,新徐村北邻,在济南市北环城高速公路天桥入口处,与来自东西各方的道路紧密相联,全桥长420m。据车辆运行状况,双向承压舟设定承载80t,防凌舟设定承载130t,囤船设定承载110t。 一、设计方案 该座浮桥为停泊于黄河B级航区的浮桥,各舟体非单独使用,防凌舟、普通承压舟、囤船、跳板与码头等囤接于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浮桥,设计依据为(1996)《钢质内河船舶与建造规范》。根据浮桥长度,可设置:防凌舟3只,其中备用一只;普通承压舟28只,其中备用3只;囤船、跳板、码头两岸各设置一套。业主对船体总要求为:行车道宽9m,行车道甲板采用8 mm钢板,其余甲板采用5 mm钢板,两旁人行道宽1.0 m,船底板侧板采用6 mm。主体材料为Q235。 1、普通双向承压舟的设计 普通承压舟由两个片体组成,两个片体依靠连接桥固结为一体,其两片体左右舷伸部分为跳桥,通过连接支耳与相邻舟体相连。 (1)、主要数据: 总 长: L = 15 m 总 宽: Bmax = 12 m 片 体 宽 :b=3.2m 片体中心距:b' =6.2m 型深 :D=1.5m 设计吃水:T = 1.0m 满载总排水量: ▽ = 81.85t (2)、规范设计 本船为钢质单甲板非机动船,受连续动载荷,船底中部采用纵结 构式,其余为横结构式。 船底纵向结构的强度计算一般要进行两次近似计算,后进行局部强度计算。根据对总纵强度的要求,参加抵抗纵弯曲的纵向构件所构成的最小剖面模数,不得小于某个要求之值,因此保证船体总纵强度,应首先保证纵向构件尺寸及间距。 作为浮桥的船体,车辆运行的作用力决定于水对船体的浮力。船底板架应按船体考虑,采用纵骨架式船底板架。 车行道内,底板骨架: 实肋板: W=5s(d+γ)l2+10=5×1.0×(1+0.75)×1.62+10=32.4cm3 实取:∠5×150/50 ,W=60cm3 中内龙骨:⊥5×145/5×50,W=56.5 cm3 舟底纵骨: W=KS(d+γ) l2 =3.92×0.42×(1+0.75) ×12=2.88 cm3, 实取:∠50×50×5,W=7.8 cm3 . 其余舟底实肋板:∠5×150/50,肋骨:∠63×40×5。 船体甲板,因受车辆的直接碾压和相邻舟体冲击,设计应偏向桥梁考虑。中间略为拱型,上挠度为10mm.车行道中,强横梁为主受力构件,应按连续梁受动载考虑,而采用横向式框架。设计行车道肋骨间距为1/3m,强肋骨间距为1.0m,首尾骨架肋骨间距为0.5m,强肋骨间距为1.0 m。 甲板骨架: 车行道甲板强横梁:W=10.4PcL =10.4×12×6.2=773.76 cm3 . 实取:⊥6×420/12×150,W=830 cm3 横梁:W=4.07PcL=4.07×12×0.9=43.96cm3 . 实取:∠90×56×6,W=46.75 cm3 . 纵桁:W=6.6PcL=6.6×12×1.0=79.2cm3 . 实取:∠5×200/50,W=102cm3 . 首尾强横梁为∠150×5/50 ,横梁为∠63×40×5,纵桁为∠5×150/50。 舷侧骨架的设计应结合上甲板与下底板综合考虑。肋骨间距按甲板考虑。中部强肋骨间距1.0m ,普通肋骨间距1/3m 。 车行道舷侧骨架: 强肋骨: W= KS(d+γ) l2 =4.7×1.0×(1.0+0.75) ×12=8.2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