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pdf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5, Vol. 47, No.8, 1058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5.0 1058 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1 1,2 1 傅鑫媛 陆智远 寇 彧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2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二中学, 天津 300270) 摘 要 道德伪善既有印象管理或欺人的一面, 也有自欺的一面。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众多, 而人际层面的 影响因素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 以大学生为被试, 设置捐款情境 , 探讨单个陌生他人在场及 其真善/伪善行为能否抑制个体的道德伪善。结果表明:陌生他人单纯在场或做出伪善行为都不能抑制捐款 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而在场陌生他人的真善行为可以有效抑制捐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伪善。 关键词 道德伪善 ; 陌生他人; 印象管理; 自我欺骗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原因可能在于他向榜样学得不充分或学得不正确 , 也可能在于榜样不是好榜样(Bandura, 1990) 。从社 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指个体欲表现得道 会影响方面来看, 可能是权威的命令或从众压力等 德, 但又找机会设法避免真实行善付出代价的行为 情境因素导致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违反道 倾向或动机(Batson, Kobrynowicz, Dinnerstein, Kampf, 德原则的行为(Latané, 1981) 。具体研究发现, 个体 Wilson, 1997; Batson, Thompson, Seuferling, 的愤怒情绪(Polman Ruttan, 2012)、权力(Lammers, Whitney, Strongman, 1999) 。道德伪善在操作定义 Stapel, Galinsky, 2010; Rustichini Villeval, 上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判断标 2014) 、遵从的价值观(conformity values; Lönnqvist, 准不同, 即在自己和他人做出同样违反道德准则的 Irlenbusch, Walkowitz, 2014)等促进道德伪善, 而 行为时 , 对他人的行为判断得更严苛的现象 (e.g., 内 疚 情 绪 (Polman Ruttan, 2012) 、 宗 教 信 仰 Lammers, 2012; Valdesolo DeSteno, 2008); 另一 (Carpenter Marshall, 2009) 、自我意识(Batson, 种是自己宣称的道德水准与实际行为相分离, 即个 Thompson, Chen, 2002)等抑制道德伪善。纵观前 体实际的善行达不到自己所声称的道德水准的现 人研究 , 大都只从个人层面(intrapersonal level)探 象 (e.g., Tong Yang, 2011; Watson Sheikh, 讨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 , 而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2008) 。本研究以后一种取向作为操作定义。 level) 的影响因素则少有探讨。道德伪善是个体进行 道德正直(mo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