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oc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 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社会弱势群体,也称社会脆弱群体,通俗地说,就是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定规模的弱势群体。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关注“弱势群体”,从而引发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均GDP居安徽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成果可喜。但如何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是凸现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我市社会弱势群体总体情况及帮扶工作开展状况 我市现有人口73.11万,由于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多样,构成情况复杂,而对弱势群体的分类又是有交叉的,因而难以统计出弱势群体的准确数字。据我们课题组对相关数据的整理,我们初步估计我市弱势群体约在7万人左右。这与专家测算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基本吻合。 经过多年摸索,我市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省民政厅批准我市为“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 重点救助不断完善,框架体系逐步形成 一是城乡低保管理逐步规范。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助”,农村方面,重点抓好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向农村低保的过渡工作。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工作。二是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以新的“五保供养条例”实施为契机,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供养标准、居住条件、集中供养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市辖区内农村五保各项供养标准均居全省前列。此外,我市还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孤老爱心认助活动,让五保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温暖。三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我市已初步形成以优惠政策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医疗救助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201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四是积极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 加强多种专项救助,使帮扶工作更具针对性 除上述重点救助外,我市针对弱势群体不同情况,有效开展教育救助、就业援助、残疾人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多种专项救助。以就业援助为例,我市提出了“让有就业能力的人都能就业”的目标,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三年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608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862人。再比如残疾人救助方面,2005年全面启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危房改造”和“扶残助居”,解决残疾人住房困难;开展“千元扶贫”工程、残疾人技能培训及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制度建设仍不全面,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只是初步形成,还存在诸多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表现为:有些救助制度尚未出台,如市、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铜陵县的廉租房政策等。有些救助制度需完善,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存在救助范围窄、标准低及门槛费等问题;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空白点较多等。 管理滞后,各职能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 一方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机构设置不完备,人员配置少,工作经费紧张。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信息掌握不及时,严重影响管理和服务效率,致使工作存在一些漏洞,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实际运行中,不同部门和组织各自为政,相互间协调沟通不够,整体工作运行不畅,造成社会资源利用不合理,影响帮扶整体效果。 补偿性帮扶较多,发展性帮扶不足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可分为补偿性帮扶和发展性帮扶两大类。前者是针对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保护,旨在补偿及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属“输血式”帮扶。后者则为“造血式”帮扶,旨在促进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升其社会参与机会和能力。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我市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主要是补偿性帮扶,发展性帮扶明显不足。 社会捐赠渠道不通畅,市民慈善意识未能充分调动 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仅靠政府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社会慈善也很发达,慈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人、财、物各方面的支持。据调研中我们了解的情况,目前我市社会捐赠情况不理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人力支持更是寥寥。原因是多方面的,捐赠及参与渠道不畅,市民慈善意识不高以及信任危机是主要因素。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对策研究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1、针对我市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查找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