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尔雅通识课程简尔雅通识课程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尔雅通识课程简尔雅通识课程简介

附件3: 尔雅通识课程简介 (76门) 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6门) 编号 课程名称 教师 学校 职称 课时 1 中国古代史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 45 课程简介:本课程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举凡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动荡,秦汉、三国、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替,对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 2 明史十讲 樊树志 复旦大学 教授 14 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对中华文明史上重要问题进行的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这门课将给非历史专业的同学一种具有历史深邃感的启示,激发他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3 中华民族精神 杜志章 华中科技大学 副教授 30 李太平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黄长义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栗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 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反思与建构、比较与融通、寻根与探源、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并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你将更深刻理解具有巨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4 文化遗产概览 黄松 同济大学 副教授 25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定的世界遗产为主,兼收我国有代表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针对每处遗产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美学价值、科技成就以及社会影响等不同内容进行启发式介绍,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及跨学科思考能力。 5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周鼎 四川大学 讲师 14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忠心名臣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及其家世,读书与科第,治学与修身,得意与失意,建军与练兵,屡败与屡战,守制与复出,功成与身败以及是非与褒贬等内容。老师讲述风格活泼风趣,讲课过程中引证实例,内容丰富,将一代名臣曾国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曾国藩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6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 李永宪 四川大学 教授 21 课程简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和著名藏学专家一起,从严谨的考古学研究成果入手,全面了解西藏各历史阶段的人文与技术;从人类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西藏的亲属制度、宗教制度等社会政治形态;从地理学出发,更加理性地感知西藏文化的多元性,揭开藏族宗教的神秘面纱。 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8门) 编号 课程名称 教师 机构 职称 课时 1 宗教民俗学 色音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21 课程简介:本课从概念界定、研究对象与方法、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禁忌、宗教仪式与祭祀活动、宗教活动与民俗变迁等方面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历史悠久的各种民族宗教有更为科学的认知,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宗教与民俗。 2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韦正翔 清华大学 教授 31 课程简介: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然而仁者见仁,每个人的幸福观都各有千秋。韦正翔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和多年生活经验,从西方伦理学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什么是幸福,幸福与伦理的关系,我们的社会体系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它与幸福存在何种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理性的幸福,秩序与幸福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这些我们平时经常思考的问题,韦正翔教授会带领我们一起寻求答案。 3 新伦理学 王海明 北京大学 教授 49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对古往今来各种伦理学观点的高度整合,也是对王教授既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系统的颠覆和挑战。第一部分“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第二部分“规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过程;第三部分“美德伦理”,研究优良道德规范的实现过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将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 4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韦正翔 清华大学 教授 30 课程简介: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墨佛道法等各家的幸福观,并与共家学派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旨在使学生在中国伦理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视域下理解先人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并由此产生自己的感悟。 5 心理、行为与文化 尚会鹏 北京大学 教授 30 课程简介: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需要相互认识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本课程以美国心理人类学家Francis L.k.Hsu的理论为重点,介绍社会人类学中心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并吸收跨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成果,将不同文化模式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相比较,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人们行为背后的法则。 6 幸福心理学 费俊峰 南京大学 副教授 17 课程简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