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教育法学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研究
基于教育法学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研究[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尤其是择校现象引发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及择校高收费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教育的无偿性、公平性等原则。本文从教育法学的视角,阐释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择校产生的问题、权利基础及法律冲突,力图通过教育法律制度的完善,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缓解日趋严重的择校问题, 以期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教育法学在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地域与城乡的巨大差别,导致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乡村与城镇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即使在同一地区,校际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为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平等,我国实行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要求适龄儿童 “就近入学”的原则,严禁学生跨学区自主选择学校就读。但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 等现象却严重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公平性,引发了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因此,本文拟从法学上,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难题,期望能为实践领域义务教育公平做出一定铺垫。我国义务阶段择校问题的现状。 1.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常稀缺。 国内每年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长期不足,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较差,教师人员严重缺乏。据统计,在国际上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500 美元左右时,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左右;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于 2004年已达 1500 美元左右,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却只有2.79%,尽管统计口径不同,但仍可以看出差距是巨大的。具体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更少了。 2.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有限的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段, 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学段的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分配失衡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明确指出:若是仅仅运用经济学的供求矛盾关系解释社会上与日俱增的“择校”浪潮是不确切的,因为我们的优势教育资源比10年前增加了几倍,学龄人口比10年前大大降低了,怎么能说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了呢? 除了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原因外,显然有特定的制度性原因,即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我们用倾斜的方式打造少数的名牌学校,人为地制造学校差距。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空前重视基础教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随之增加,甚至为了子女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各类不正当的“择校” 行为层出不穷。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必然选择。教育法学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原因分析。教育法原则下的择校现象。当前我国存在的择校现象违背了义务教育公平、平等性原则。教育选择的起点不平等。我国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于是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好学校就读。然而选择学校主要是以学生家庭的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为标准,在“择校”过程中往往以“钱”、“权”、“关系”作为“择校”的标准,这使得教育的公平问题成为“择校”的最大诟病;教育选择的终点不平等。家长与学生并没有自由、平等地选择学校的权力,学校既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顾及到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选择的不平等,既不会尊重所有学生的选择,也会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部分学生的要求,这实际上不是学生“择校”,而是学校“择生”,从某种意义上看,是经济利益所驱使。2.教育法规则下的择校现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规则产生极大的冲突。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按照学区划分“就近入学”的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有权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和规章规定的服务半径内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国家保障适龄儿童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并没有强制性地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按照划定的学校入学,合理的“择校” 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但不正当的“择校”行为就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中“就近入学”的规定。“就近入学”应成为解决儿童入学、升学问题的基本政策,对于“择校”而言,不应反对正常的“择校”活动,而应反对无序失范的“择校”活动;不应反对公民在享受平等教育机会条件下的自由选择,而要反对在学校差别过大前提下的“择校”活动;不应反 对处于能力和特长差异因素的“择校”活动,而要反对一切不正当利益相关联的“择校”行为。规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法律途径。1.依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法律要明确规定合理配置教育投入。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着严重不足与铺张奢华两种极端现象。一些农村学校连正常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