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凌廷堪考据学发微
2002年9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sep.2002第5期Journal of 胁cjent B00ks c01lation 粕d StudiesNo.5[文章编号]1009—1017(2002)05一0059一05凌廷堪考据学发微李峻岫(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凌廷堪为乾嘉中后期一位颇有影响的考据学家。本文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成就进行总结和阐 述,这对于研究乾嘉考据学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和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凌廷堪在治学宗旨上主张事必 求是,重在由典章制度以通其道,既专精于礼学又博涉旁通。在义理之学上继承戴震由考据以通义理的治经 宗旨,并在发展戴震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代“理”说。[关键词]凌廷堪;考据学;礼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凌廷堪(1757—1809),字次仲,安徽歙县人。是乾嘉中后期一位颇有影响的考据学家。其幼年在海 州度过,六岁而孤,弃书学贾,年二十余始复读书向学。乾隆四十六年,游扬州,慕其乡江永、戴震之学。乾 隆四十八年,至京师,从翁方纲习举子业,翁授以戴震遗书,读而好之(阮元《犟经室二集》卷四《次仲凌君 传》)。后又与程瑶田“言先生为学之始末,深惜与先生并世而不获接先生之席也”,①为戴震作《戴东原先 生事略状》,以同郡后生“聊自附于私淑之末”,可见戴震对他影响之深。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云:“(戴震)旖教京师,而传者愈众。声音训诂传于王念孙、段玉裁,典章制度传于任大椿。既凌廷堪以歙人居扬州,与焦循友善;阮元问教于焦、凌,遂别创扬州学派。”显然是将凌廷堪视作上承皖派,下启扬州 学派的关键人物。关于凌廷堪的学派归属,学界向有争议,或归之为皖派后学,或归之为扬州学派。笔者 认为宜将其归为扬州学派。凌廷堪接触的学术并不仅限于戴震。他一生中久客扬州,而扬州有清以来即 为人文汇粹之地。惠栋、戴震都曾久居扬州,势必对扬州的学术风气产生影响。因此扬州学者于吴皖学 风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渊源。扬州学派的代表,如焦循、阮元,包括凌廷堪等人受戴震影响之深自不待言, 确是师承皖派而来,但扬州学者在皖派基础上不囿于门户之见,又将会通之学发扬光大,并开始对乾嘉 学术进行总结,代表了乾嘉中后期学术的新趋向。凌廷堪与当世学者,如钱大昕、江藩、孔广森、孙星衍、 汪中、焦循、阮元等都有过亲密的交往。这使得他能够接触各种学术思想,明辨古今学术源流,力纠汉学 末流之弊。在治学宗旨上主张事必求是,重在由典章制度以通其道,既专精于礼学又博涉旁通。在义理 之学上继承戴震由考据以通义理的治经宗旨,并在发展戴震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代“理”说。本文 主旨即在于对其学术宗旨和治学成就进行初步的总结和阐述,这对于研究乾嘉考据学尤其是中后期的学术走向和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清代考据学就其学术自身之渊源而言,起于对宋明以来空疏之风和帖括之学的批判,由此而转入文 献考据的治学方法,主张学宗汉儒,求实考证。至乾隆时期,考据学大昌,诚如皮锡瑞《经学历史》所言: “乾隆以来,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趁,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②但这种“专门[收稿日期]2002一01 [作者简介]李峻岫(1977一),女,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59·万方数据汉学”发展到乾隆末期嘉庆初年。即不免产生许多积弊,渐流于支离繁琐,泥古株守,甚至以攀附时风,浮 夸浅兢相尚。凌廷堪作为考据后学中的有识之士,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批评当时的浅薄学风,云 “第目前侈谈康成、高言叔重者,皆风气使然,容有缘之以饰陋,借之以窃名”,并非“真知而笃好之”,又云 “浮慕之者,袭其名而忘其实,得其似而遗其真。读《易》未终,即谓王韩可废;诵《诗》未竟,即以毛郑为宗;《左氏》之旬读未分,已言服虔胜杜预;《尚书》之篇次未悉,已云梅赜伪古文。甚至挟许慎一编,置九经而 不习;忆《说文》数字,改六籍而不疑。”(卷二十三《与胡敬仲书沪)深斥当世汉学末流之弊。不独于此,凌 廷堪还能不宥于汉学窠臼,明辨古今学术源流及历代学术之变迁,以思纠汉学之弊。其言日:“学术之在 天下也,阅数百年而必变。其将变也,必有一二人开其端,而千百人哗然而攻之;其既变也,又必有一二人 集其成,而千百人靡然而从之。夫哗然而攻之,天下见学术之异,其弊未形也;靡然而从之,天下不见学术 之异,其弊始生矣。当其时亦必有一二人矫其弊,毅然而持之。及其变之既久,有国家者,绳之以法制,诱 之以利禄,童稚习其说,髦耋不知非,而天下相与安之。天下安之既久,则又有人焉,思起而变之,此千古 学术之大较也。”(《与胡敬仲书》)“今夫天地之气,一废一兴,一盛一衰,学术之变迁亦若斯而已矣。”(卷 五《辨学》)用盛衰变化观看学术之变迁,在当时可谓有识见者。惟其如此,故他又能对汉、魏晋、隋唐、宋明及清初几个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兵库县立现代美术馆_神户水滨广场_神户市_兵库县_日本.docx
- 兵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ppt
- 具有荧光探针的靶向肽_聚_醚_酰胺_制备及其肝癌细胞靶向性能研究.docx
- 兴泗安兴和广场商业街定位策划报告.ppt
- 其它类型电梯——杂物电梯.ppt
- 典型重工业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_以兰州市为例.docx
- 养老护理中级题库笙.doc
- 养猪生产的数据化管理--王定辉.ppt
- 养老城构想.docx
- 养生与治则 课件.ppt
- 2025年山西运城市万荣县高三下学期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答案一套.docx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及参.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最新.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答案1套.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参考答案.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最新.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汇编.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最新.docx
-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