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娩机转 王婷婷.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娩机转 王婷婷

分娩机转 王婷婷 骨盆 骨盆的组成: 骨盆的骨骼: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骨盆的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两部分,即假骨盆和真骨盆。真骨盆又称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 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 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 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是 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 入口平面 中骨盆的平面 骨盆各平面形态及径线 2.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长约11.5cm。 横径(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长约 10cm。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胎方位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为枕骨(O); 臀先露的代表骨为骶骨(S); 面先露的为下颏骨(M); 肩先露的代表骨为肩胛骨(Sc)。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枕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枕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各胎位缩写 :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横(LOT) 左枕后(LOP) 右枕前(ROA) 右枕横(ROT) 右枕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横(LST) 左骶后(LSP) 右骶前(RSA) 右骶横(RST) 右骶后(RSP) 面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颏前(LMA) 左颏横(LMT) 左颏后(LMP) 右颏前(RMA) 右颏横(RMT) 右颏后(RMP) 露有四种胎位: 肩前(LScA) 左肩后(LScP) 右肩前(RScA) 右肩后(RScP) 左枕前 右枕前 左枕横 右枕横 枕后 左枕后 右枕后 衔接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肩娩出 LOT ROT OP LOP ROP 分娩机转的定义 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适应性转动 分娩机转 以枕前位为例说明分娩机转,分以下步骤: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这几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下降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 衔接:指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通俗的讲就是胎头进骨盆了。胎头以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以枕额径(11.3cm)街接。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11cm),故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初产妇孕38周就可以发生胎头衔接。经产妇在临产后胎头才衔接。若初产妇临产后胎头仍为街接,应考虑有无骨盆不称。 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下降贯穿整个分娩过程。下降与其他动作同时进行,胎头的下降动作呈间歇性。促使胎头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是宫缩力。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胎头下降的过程中,遇到骨盆阻力产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胎肩及胎体娩出等动作。 俯屈:胎头下降至骨盆底时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使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进一步俯屈,使胎儿的颏部更加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11.3cm)俯屈后改变为胎头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9.5 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内旋转:胎头继续下降,为适应骨盆纵轴枕部向前旋转45°达耻骨联合后面,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内旋转应于第一产程结束前完成。内旋转是否顺利与宫缩力关系密切,与第二产程的进展有关。 仰伸:胎头完成内旋转后,到达阴部外口时,产力迫使胎头下降,而骨盆底提肛收缩力又将胎送向前推进,二都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上,胎头的枕骨下部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