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工作汇报:夯实基础,聚焦课堂,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doc

初中教学工作汇报:夯实基础,聚焦课堂,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教学工作汇报:夯实基础,聚焦课堂,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初中教学工作汇报:夯实基础,聚焦课堂,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市、区教育局的悉心关怀下,我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夯实“生活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基础,重点研究和推进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个性高效课堂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学校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的赞许、广大学生的欢迎。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两个习惯培养,让学生走向自主发展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我们认为至少蕴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说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二是要持之以恒;三是要从抓行为开始。 记得哲学家休谟说过:“种自己想收获的东西”,对于学校来说,设计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有它的价值取向和核心追求。我校对学生习惯培养常抓不懈,从2002年开始就将学生“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探讨培养的方法,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初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习惯养成策略,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这对于减轻师生过重的劳动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个别学生偶尔存在的表里不一的情况正是对这一判断的最好诠释。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短文,也印证了这种判断:某校刚入校的初一学生,早早到校去打扫卫生区的卫生,就在他即将把垃圾堆成一堆的时候,组长来了,问他:你怎么打扫别人的卫生区?听到这话,他随即用大扫帚用力一扫,刚刚打扫好的地面又是一片狼藉。这个学生已经养成了按时打扫卫生的习惯,却忘记了打扫卫生的根本目的。由此看来,对习惯的养成,就习惯谈习惯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认为,信念产生力量,习惯源于自觉,外因必须强化,细化必须内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必须放大视野,扩大范围,拉长时间,提升境界。 基于此,我们在本学期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和访谈,参考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观察思考,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惯的培养,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为习惯的固化上,应该提升到情感和道德层面进行思考、研究和实施。就这样,通过认真筛选提炼过去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加上我们新的思考,一门适合我校学生发展之需的校本课程——《习惯培养读本》诞生了。该课程以对学生三年的习惯要求为框架,以一天的习惯养成为统领,从生活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层面,分年级进行规划,框定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和阶段发展目标,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推进。如学习习惯,重在要求学生做到:①早晨制定一天学习计划的习惯。②将学习计划、目标视觉化的习惯。③课前充分预习、随时准备向老师提出问题的习惯。④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归纳、系统归一的习惯。⑤朗读、默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习惯。⑥随时记录灵感,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提示自己的习惯。⑦上课能坐住、能静心、能思考的习惯。⑧课堂上认真聆听、合作、积极大声表达的习惯。⑨用双色纠错和用不同的符号标记题目,且能及时筛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⑩课活或晚上有对一天的学习、行为及时反思、反省的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在今年11月初召开的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上,张志勇副厅长对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会议总结中向与会代表作了重点介绍。他说,习惯养成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需要持之以恒。习惯养成需要有一个规划,有一个载体,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有简单明了的督查措施。这些,都能在市中二中的“习惯培养读本”上找到可供参考的答案。 二、积淀教师专业背景,让教师走向理性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大量事实表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既是基础也是关键。学校必须满怀热忱的关心教师成长。 我们强调,对教师的人性关怀,绝对不会是单纯的免费营养早餐、健身操锻炼、太极拳活动及获奖和生日时的那束鲜花,更应包含对教师专业现实和发展可能的关注、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教师职业幸福的服务。为教师的发展与成功奠基和助推,应当成为人性关怀的灵魂和核心。 从我校来看,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占了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他们有活力,有激情,有干劲,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也存在视野狭窄,工作盲目,过于依赖经验、过于依赖教辅,拘泥于课本教参练习册难以自拔等情况。如何帮助教师积淀专业背景,注入与时俱进的实力,促进教师理性发展,实现从“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的转变,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借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我们倡导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