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化品多选题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多选题
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ABCD )。
2.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包括(BCD )。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标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 ABC )和文字。
4.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中的规定,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图形标识分为(ABCD )。
5.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 ABCD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 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 ABCD )。
7.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ABCD )等内容。
8.为做好职业病前期预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 ABC )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AD )。
10.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除应提供职业史、既往史,还应提供( ABCD )。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
11.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坚持(BC )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12.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包括( ABD )。
13.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包括( ABC )。
14.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 ABC )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15.生产性毒物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 ( ABCD )等。
16.《职业病目录》中规定职业中毒有56种,被列为职业中毒的有( ABD )。
17.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可引起气管、(ABCD )等部位的疾病。
18.生产性粉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下列属于无性粉尘的有(ABC )。
19.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 ABD )、尘肺。
20.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还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有严格的标准。规定的项目有(ABD )。
21.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下列属于正确的生产性毒物防护措施有(ABC )。
2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ABCD )。
23.工业噪声主要由( ABCD )产生。
24.无防护措施的生产性强噪声,对人体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噪声性疾病,下列属于噪声引起的不良影响有(ABD )。
25.噪声作业级别除O级安全作业外,还有( ABCD )。
26.工业噪声主要可采用( ABC )等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27.作业场所引起作业人员中暑的作业气象条件有( ABC )。
28.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 括( ABC )。
29.减少环境热作用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ABCD )。
30.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 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 汗导致( AB )从而发生中暑。
31.下列属于灼伤的有( ACD )。
32.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皮肤( ABC )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
33.化学性皮肤灼伤分级包括(ABCD )。
34.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