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排焊端QFN器件焊接工艺的改进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排焊端QFN器件焊接工艺的改进研究

双排焊端QFN器件焊接工艺的改进研究李振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设备制造部,湖北 武汉 430073)摘要:单排焊端的QFN焊接工艺趋于成熟,而双排及多排QFN器件给组装过程带来了很大挑战。生产中主要难点在于此类器件与其他较大型器件混装,对焊膏量、共面性的要求比较苛刻。通过分析焊膏印刷原理, 同时在比对芯片焊端与PCB焊盘尺寸的基础上,采用调整模板开孔的方式来改善焊膏印刷,使焊接效果达到品 质要求。介绍了PCB焊盘阻焊开孔及表面处理工艺、丝印参数在组装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多排QFN返修工艺。关键词:模板开孔;非阻焊膜定义焊盘;金相切片;X射线检测中图分类号:TN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474(2014)06-0353-05DR-QFN Soldering ProcessLI Zhen-yu(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he soldering technology of single row pins QFN is mature, but the soldering technology ofdouble or multi row pins QFN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 are that the requirements for paste volume and coplanarity are Very strict when PCBs has other large devi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lder paste printing principle and comparison between chip termination size and PCB pad size, the soldering effect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by adjusting stencil apertures to improve the solder paste print. Introduce the influence of solder mask apertures, surface treatment, paste print on soldering effect, and repair methods of multi-row pins QFN.Key Words: Stencil aperture; Non-solder mask defined pads; Cross-section; X-Ray inspection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3474(2014)06-0353-05产品新选型的双排0 .5 mm中心距Q F N器件 QCA8337物理尺寸如图1所示,长0.4 mm,宽0.2 mm; 对应的PCB封装焊盘尺寸,长0.512 mm,宽0.200 mm, 间距0.500 mm。LL 0.4初期试生产20块板,SPI机QFN位置体积检测共报QFN位置少锡18块(即有些引脚检测体积少于70%),未报多锡。炉后X光机检查QCA8337发现外 侧焊盘靠内锡量偏少如图2所示,内侧锡量较饱满部 分焊盘有桥连情况如图3所示。研究阶段测试良品率 仅有60% 。A3RB1B76A860.6 maxb 0.2图1 QFN器件QCA8337物理尺寸(单位:mm)图2 外侧焊盘锡量偏少图3 内侧焊盘桥连作者简介:李振玉(1983- ),男,毕业于江汉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组装工艺及可靠性工作。0.6 max电子工艺技术354 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ology 2014年11月需要研究这类器件在目前布局条件下合适的焊膏印刷量,对焊点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将一次合格 率提高至目标值96%。为了改善该器件的焊接效果, 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工艺实践。在印刷锡铅焊膏时,当宽厚比不小于1.6,面积比不小于0.66时,模板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而在印刷 无铅焊膏时,当宽厚比不小于1.7,面积比不小于0.7 时,模板才有良好的印刷性。这是由于无铅焊膏密 度比锡铅焊膏小,以及润滑性稍差所引起的,此时 开孔尺寸应稍大一点才有良好的印刷效果。采用宽厚比还是面积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在此案例中采用锡铅焊膏,开孔并不偏向细 长形开孔且宽厚比已达标,将按面积比的方法评估 印刷效果。通过芯片尺寸与PCB布局尺寸的比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