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宋科举选才制度中的教育公平思想
1 第 2 卷第 1期 南都学坛〔 社会科学 哲学 版) l21 I o Vo . N . 200 1年 1月 cdmc u o a D Pis h ad i Si e E i ) o Aae iFnn N n (ho py Sc l ecs tn f u lo n o a cn o di a . 0 1 Jn 2 0 论唐宋科举选才制度 中的教育公平思想 周青山 寇 杰 华中师范大学 教科院, ( 3 9 0 湖北 武汉 407) 唐宋时 摘要: 期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科举制度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公平思想。 它主要反映在科举考试的权利、 录取诸方面, 过程、 成为科举制度得以延续千年的决定性因素。 唐宋; 关键词: 教育公平思想; 科举制度; 高考改革 G0 0 中图分类号:4 一 1 A 文献标识码 : : 0 一 3020 )1 02 一 3 文章编号 1 2 62(0 10 一 08 0 0 在我国长达六七百年的唐宋封建王朝时期, 出 并没有限止庶民参加科考的规定。科举考试面向 现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为有名的选仕制度— 科举 “ 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家不尚谱碟, , 身不重乡贯”只 制度。这种制度尽管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带有鲜明 要文章、 诗赋合格即可。虽然对报考者有一定的资 的阶级性, 但为什么历时一千多年竟长盛不衰、 成 格限制, 但这些限制都不是出身、 宗族方面的。如, 为天下士人追逐的终极 目标呢?原因何在?我们 “ 唐宪宗元和二年规定 :举人曾为官司科罚, 曾任州 今天来重顾这段历史, 从科举制的兴起、发展、完善 县小吏, 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 违者举送官停任, 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科举制度中包含 ” 今 考试官贬黝。开成元年中书门下奏: 日以后,缺 “ 着丰富的教育公平思想, 正是这种思想才支撑起科 孝梯之行 , 资朋党之势, 迹由邪径, 者, 言涉多端” 不 举制度的大厦 , 成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奇迹。今天来 准就试, 而且还写进《唐律》 中。强调考生的道德品 研究这一问题 , 一是可以澄清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模 行,并无其它的附加条件。 糊认识,从一个侧面来剖析封建社会教育的实质; 宋代将籍贯作为资格审查内容, 要求考生本地 二是可以对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有所启示。 出证明呈送主管考试的礼部, 各地又将其姓名公诸 现代教育公平理论认为: 教育公平包含两方面 于众, 目的是为了杜绝考生“ 而代名簿舞弊现 冒籍” 的内容,一是指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即教育权 象;后来又实行手续繁琐、 苛刻的“准考证”制度,也 利的平等。它是一种基于社会的政治制度, 从形式 都是为了进行资格审查, 即做到一视同仁, 公开竞 L _决定人们获得教育机会的可能性 ; 二是人人享有 争。人试士人, 只要资格审核机关审查合格, 就获 受教育的机会, 即教育机会均等。它是基于社会的 得在科举选才考试中平等竞争的权利和机会。 经济结构,从实质上决定人们获得受教育机会的现 L 从以_这些可以看出: 唐宋科举制度 中, 人人 实性。教育权利平等只能说明人们可能平等地受 都享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 反映了科考权利的平 教育,并不能决定人人都能接受相同层次与相同质 这是教育公平思想的体现。 等, 量的教育, 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实质的平 唐宋科举选才制度中的机会均等 二、 等,因此教育机会均等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核心 内 容。唐宋科举选才制度中不仅包含了科举考试的 各级政府就把机会均等作为选才 从唐代开始, 而且更重要的贯彻了科举考试的机会均 权利问题 , 的重要原则来监督执行。唐代在选才制度的完善 等问题 。 和机会均等原则的推行方面,有一个 良好的开端, 科举制度已完全确立, 日 到宋朝以后 , 而且 趋完善、 唐宋科举选才制度中的权利问题 一、 严密。在贯彻机会均等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 在我国唐宋封建时代, 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所 的措施 。 具有森严的等级性 ; 独占, 但在科举选才制度上却 ( 在科举考试方面的措施 一) 19 0 1 9 收稿日期: 9 一1一 8 周青山(96 )男, 作者简介: 6 河南西峡人, 1 - , 汉族, 主要从事中国教育行政史研究。 硕士研究生,万方数据 01 20 年第 1期 论唐宋科举选才制度中的教育公平思想 周青山等: 首先严格考场规则。唐代颁布了考场的统一 二) ( 在科举录用方面的措施 规则, 任何人不准例外。如 自带水炭蜡烛餐具; 吏 唐宋科举考试实行公开竞争、 机会均等,说到 人唱名之后, 始得人场; 不准挟带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