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蔬菜膜下滴灌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 录
一、膜下滴灌简介 2
二、现有浇灌方式分析: 5
三、滴灌技术的优点 6
四、滴灌技术的应用 7
五、项目优势分析 8
六、社会、环境评价 9
七、项目结论 10
一、膜下滴灌简介
膜下滴灌是把工程节水——滴灌与农艺节水——覆膜栽培两项技术集成的一项崭新的节水农业技术,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它是干一项具有可控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技术。
膜下滴灌这一关键技术是把滴灌带(毛管)铺于地膜之下,同时嫁接其它有关技术和管道输水技术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供水技术,构成大田膜下滴灌系统工程。具体说是在传统灌溉的斗口设供水站,水源可用渠水、井水等,包括泥沙过滤系统、电力系统和施肥、量测装置等,用塑料干、支管代替斗、农、毛渠,用滴灌带代替沟、畦、漫灌,以膜下滴灌为主,兼用秸秆等覆盖技术和其它灌溉技术,如微喷、微喷带、渗灌、地下灌、涌泉灌、管灌等,以适应各种作物和乔木、灌木、人工草地的灌水要求。
滴灌系统是在普通大田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引进、消化、改造了国外滴灌带生产设备后,以生产一次性可回收塑料滴灌带为主形成的大田滴灌系统,使用时播种、覆膜、铺带一次完成。滴灌带直径16mm,壁厚0.2mm,每米重12~13g,滴头流量1.0~3.6l/h,滴头间距10、20、30、40cm不等,铺设长度在滴头间距30cm时播种棉花75米左右,一个灌水小区1.33~2公顷(20~30亩)。
通过大田试验显示出:滴灌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同时,膜下滴灌有显著的压盐作用,可解决缺水难题;一年使用一次的薄壁型滴灌带便于机械化铺设,并解决多年使用滴灌带出现的堵塞和塑料老化等问题,当年由生产厂家回收造粒又不需要冬季储存,还可降低投入;地产化是降低投入最有效的方式。
说明:不含井泵和电力系统投入, 滴灌带(管)通称毛管
膜下滴灌的突出优点是“三性”
膜下滴灌有许多优点,是一项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其突出的优点为可控性、基础性和战略性。
膜下滴灌的关键点
(1).增加,提高品质。滴灌使根系活动区土壤经常维持在适宜的含水量和最佳营养状态,创造了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热环境,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另外,每个滴头灌溉一,滴灌可降低水流传播病害的可能。以上结果必然导致、品质好。2).省水、省肥、省工、节能。设计和管理得当的滴灌系统,灌溉定额仅为地面灌的三分之一,喷灌的二分之一。使用滴灌有效避免了输水过程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局部湿润减少了地面蒸发,低灌水速率避免了径流损失,滴灌将可溶性肥料随水分送到作物根区,改善了对定位定时施肥的控制,少施勤施,便于作物吸收,充分发挥肥效。滴灌较沟灌平均省肥50%左右。滴灌系统每次浇水仅开一下电源或阀门,如果选用自动控制,那么只要将所需的条件输入电脑即可完成灌溉。3).适应性强。滴灌用一系列塑料管道输水配水,管材轻便,能适应各种不良土壤,如沙土、黏土、盐碱土或贫瘠土壤等。滴灌流量小,可以充分利用地面灌和喷灌所不能利用的小水源。
以膜下滴灌为基础,嫁接集成有关节水农业技术,构成田间滴灌系统工程,一个河水系统的规模约100公顷(1500亩)左右,可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经营。滴灌还可自动化灌水,为农业智能化管理提供基础,并集成有关高新技术,可实现绿洲农业现代化、社会化。
膜下滴灌兼有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经济效益是现实效益,生态效益是长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远期经济效益。膜下滴灌的效益与时俱进,应用的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其综合效益,不仅利于当代,还有利于子孙后代。
基础性关键技术
以膜下滴灌为基础可集成嫁接诸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构成田间滴灌系统工程。
田间滴灌系统工程的构成包括三项主要内容。①田间灌溉以膜下滴灌为主,集成秆秸等覆盖技术、其它微灌技术(微喷、微喷带、涌泉灌、渗灌、地下微灌等)和管灌(用于水稻等),能适应各种作物和乔木、灌木、人工草地的灌水需求。这样,田间滴灌系统是以滴灌为主集成了各种灌溉技术,并不是唯一的膜下滴灌。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可提高到0.95。②嫁接塑料管道技术实现田间输水配水管道化,管道输水利用率可提高到0.95。③在传统灌溉的斗口设供水站并打井,地上水与地下水互补利用,可以克服单独使用水资源的弊病。这样构成的田间滴灌系统工程,能使不种水稻的旱作作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
田间滴灌系统工程建成后,可初步解决田间施肥困难问题,并比传统灌溉斗口灌水量节水一半以上。
二、现有浇灌方式分析:
目前,浇灌方式采用大水漫灌,需要的人工、机械台班、燃油、水费等费用高等弊端:
2、浇灌过程中维护费用高
漫灌浇水一般出水量大,会有相当一部分水顺坡流走,解决方法只有减少水车的出水量或及时修补扩大水圈,这样两种办法都会增加工时,使养护成本提高;
3、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