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M2.5知识普及.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m2.5知识普及 @简介 细颗粒物拼音Xìkēlìwù;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定名PM2.5叫“细颗粒物”;PM1或称“超细颗粒物”;PM10称之为“可吸入颗粒物”。 @命名 定名PM2.5叫“细颗粒物”;PM1或称“超细颗粒物”;PM10称之为“可吸入颗粒物”。 为给“PM2.5”起个专业的中文名,气象专家、语言专家、环境专家等不少领域的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委员会刘青副主任上午告诉记者,经过专家讨论,2012年11月委员会已确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这个专门负责统一规范科技名词的委员会,通常会按照学科来审议学科名词。截至目前,他们已公布了100多种学科的名词。刘青说,2011年以来PM2.5引发媒体和公众热议,委员会意识到应尽快给这个英文词取个中文名。“以前都是说可吸入颗粒物(PM10),随着大气治理的进行,出现了PM2.5这个新词、新概念,它的热点效应比较明显,我们考虑要把它改成细颗粒物的中文名。” @尘的分类 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建议采用“尘”这个传统和习惯叫法,已有的名词有粉尘、降尘、飘尘、烟尘、沙尘、扬尘、灰尘、尘土、尘埃、尘垢等,其中粉尘、降尘、飘尘、烟尘已被环境科学采用,可连续区别命名。建议命名如下: 粉尘:环境学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μm的颗粒物,是环境空气在全部尘埃的总称,其中大于10μm称为降尘;小于10μm称为飘尘。 飘尘:环境学中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因其粒小体轻,故而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漂浮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能随呼吸进入人体上、下呼吸道,对健康危害大。 微尘:环境学中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属粉尘和飘尘的一部分,当粒径小于2.5μm时,大部分可通过呼吸道至肺部沉积,对人体危害更大。“微”是科学名词,相关的有微米、微型、微观、微量、微积分、微电脑等。按中文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应该小于“细颗粒物”,用颗粒物命名不准确容易引起歧义,“微尘”字面上能分辨是“飘尘”中更细微的部分。 霾尘: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μm)(PM1),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μm的颗粒物,即这次拟命名的超细颗粒物。可见光的波长0.39-0.77μm,小于1μm尘埃能折光影响空气能见度形成霾,所以将PM1命名为霾尘。 @雾与霾 早前北方超百万平方公里的雾是自然现象,时而“爆表”的PM2.5与污染无关。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使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霾是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非水成物)造成的视程障碍,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与逆温层的出现有关。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相对湿度大于90%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水平能见度1千米以内是雾,灰尘颗粒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是霾;厚度小于200米是雾,超过1千米的是霾;乳白色、青白色是雾,黄色、橙灰色是霾;雾的边界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来源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 ,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危害及措施 危害: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