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2、心理因素: ⑴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⑵ 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⑶ 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好冲动 ⑷ 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⑸ 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3、家庭、社会因素: ⑴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⑵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⑶ 家庭暴力 ⑷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⑸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4、学校教育的缺失: ⑴ 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⑵ 师生关系的不良 ⑶ 辅导功能不佳 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 焦虑 一种与担心或害怕不良的预期结果有关的体验 考试焦虑 学校恐惧 强迫症状 癔症 焦虑的表现 担心最坏的事情可能要发生 躯体不适 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安 成绩下降,或不愿上学 行为问题 焦虑的处理原则 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过 不应当故意化解或忽视 应当鼓励表达和讨论 父母的焦虑需要处理 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处理大年龄儿童的焦虑 6-16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 总体患病率:1.2% 重性抑郁:0.63% 抑郁障碍(NOS):0.57% 抑郁的特点 悲伤和不愉快体验 食欲和睡眠的改变 无助,无望,自责 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缺乏 易激惹,攻击 兴趣变化迅速 冒险活动 忽视友谊 抑郁的临床表现 情绪低落-情绪易激惹,烦,疯了,忧伤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不增 青少年 内疚,无望 快感缺失,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节律变化 儿童-躯体主诉,听幻觉,自我评价过低,忧伤表情 抑郁的处理原则 倾听 鼓励倾述 早期发现 转诊 青少年自杀 在美国 每17分钟就有1人自杀 每天有84人自杀 每年有4212个(15-24岁)青少年死于自杀 自杀是10-14岁第三大主要死因 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一) 吃/睡得太多/少 躯体不适 物质滥用(酒精,烟,毒品) 蓄意自伤 自杀的观念 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二) 言语减少 哭泣,悲伤 愤怒 无聊,精力缺乏 注意力不集中 躯体不适 突然的行为改变 自我评价低下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应对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生活技能训练 父母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监测网 如何减少学生对你说“不” “我知道这段时间对你来说很艰难,我希望你能跟我去找一个能够帮助你的人谈谈” “我很愿意跟你在一起度过这一段对你来说很艰难的时间” “我希望你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这个想法,你看可以告诉谁?” 危险不能保密 “我不想你把这事告诉任何人!” “我理解你的这个想法,但因为我关心你、在乎你,所以我将尽力保证你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会为你联系其他成年人来帮助你,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重要的人。” 青少年自杀的其他危险因素 认同自己患抑郁症或自杀的亲属 因离婚、家庭问题感到内疚 摆脱长期受虐待、受欺负 寻找一个更美好/幸福的地方 复仇 无望 媒体公众人物的自杀 把孩子带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人那里 危险不能保密 成人/父母/监护人 其他亲属 校医 老师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儿童保护 不能将儿童独自留下 父母/监护人介入 学校心理咨询室 热线电话 预约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分享信息 如何与父母谈? 联系父母是必要的 保持冷静 不责难 陈述事实和问题 沟通,关心和共情 对儿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提供当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资源 四、人际交往障碍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中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对自我身体发育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待异性交往需求及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明显地偏离同龄人群体的正常发展水平,而带来的持续的心理失衡及行为偏差。 常见种类: 1、异性交往障碍 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权力的文化网络_视域中农村社区治理逻辑研究_欧阳爱权.pdf
- _射线辐射诱导水稻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X611的特性研究_宣云.pdf
- 信息新概念课件.ppt
- 做营销 要跟顾客的感觉走.doc
- 八年级 第三章 声现象 复习课件.ppt
- T315-04 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量沥青胶结料的流变性质标准试验方法.pdf
- 八年级上册道法4.1感受责任.ppt
- 中文版ImageReady 3.0实例与操作.doc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1.doc
- TDG-W3(2007新板48功能.pdf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