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细胞工程课件 第六章 植物细胞次生产物生产
植物细胞次生产物生产 6.1 自然条件下植物次生 代谢产物积累特点 次生产物的主要类型 次生产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特点 重要的植物资源 6.1.1 次生产物的主要类型 按照用途主要分为色素、香精、药物和酶等; 按照分子结构包括生物碱、类黄酮、香豆素、蒽醌、萜类、甾体、蛋白质和多肽等化合物。 已知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大约有100 000 种,并且每年大约还有4 000 种新的化合物被发现。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含有许多药用成分,现代药物中大约有25 %来自于植物。 色素: 类胡萝卜素:从胡萝卜、单冠毛菊、薄荷、蔷薇、万寿菊等植物的愈组织中提取。 叶黄素:从胡萝卜、薄荷、蔷薇、万寿菊中提取。 生物碱: 麻醉药品:如从颠茄根愈伤组织中提取的莨菪烷、莨菪碱和从茎愈伤组织中提取东莨菪烷。 降压药:从鸭脚树种子愈伤组织中提取的利血平。 甾体: 激素类药品:如性激素、可的松中的核皂甙元和从薯蓣愈伤组织中提取的地奥皂甙元。 6.1.2 次生产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特点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是1891年由Kossel明确提出的,现代植物生理学根据代谢活动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将植物代谢分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植物初生代谢及其产物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初生代谢受阻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而次生代谢及其产物一般认为关非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 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布具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发育阶段的特异性。 次生代谢产物虽然是由初生代谢物衍生而来,但与初生产物相比,产量上更加有限。 次生代谢物只能由特定时期的特化细胞合成,与初生代谢物由全株或整个器官中获得相比起来,其提取、纯化更加困难。 6.1.3 重要的植物资源 在15%的陆地植物中已发现5000多种生物碱,分布在150多个科中,如:夹竹桃科、罂粟科、茜草科、茴香科和茄科等。 蒽 醌广泛公布于植物界,主要的科有:蓼科、鼠李科和茜草科等。挥发性石油醌仅在约20个科目的高等植物中发现,如凤仙花科、毛毡苔科等。 树脂主要分布于艾菊属、阿魏属、桉树、柑橘、茴香属等。 乳胶主要分布于木瓜属、大戟属植物中。 类固醇广泛分布在单子叶植物中,如:百合科、石蒜科和薯蓣属,及双子叶植物中,如:玄参科和茄属。 特殊味道和颜色的次生代谢物分布在含精油类植物:如豆蔻、丁香、柑桔、薄荷,或含不可挥发性类脂的精油类植物:如红辣椒、胡荽、香菜、肉豆蔻和芹菜,或含刺激成分的植物: 如辣椒、生姜、胡椒,或含色素的植物:如姜黄,或含氨基酸的衍生物的植物:如洋葱、大蒜、咖啡、可可等。 6.2 培养系统的建立 6.2.1 植物细胞的获取 外植体的选择与预处理 从外植体直接分离植物细胞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取植物细胞 6.2.1.1 外植体的选择与预处理 一、外植体的选择 用于直接分离植物细胞的外植体,必须选择适当生长期的健康植株,并选择细胞之间粘连程度较小的植物组织、器官。 幼胚、胚轴、子叶是最常使用的外植体。 叶片组织是直接分离单细胞的最好材料。 (一)消毒处理 (二)其它处理 预培养 黑暗处理 低温或高温处理 萎蔫处理 抗氧化剂处理 高渗透压处理 6.2.1.2 从外植体直接分离植物细胞 机械捣碎法 方法:先将叶片等外植体轻轻捣碎,然后通过过滤和离心分离细胞。 优点:获得的植物细胞没有通过其它物质作用,不会受到伤害;不需要经过质壁分离,有利于生理和生化研究。 缺点:由于受到机械的作用,细胞结构会受到一定的伤害,获得完整的细胞团或细胞数量少,其使用不普遍。 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处理,分离出具有代谢活性的细胞。 注意:该法不仅能降解中胶层,还能软化细胞壁。必须对细胞给予渗透压保护。 6.2.1.3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取植物细胞 6.2.2 悬浮系的建立与细胞的同步化 细胞悬浮培养系统的建立 悬浮细胞的生长动态 细胞同步化 一是增加培养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改善营养供应; 二是在振荡条件下可避免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局部积累而对细胞自身产生毒害; 三是振荡培养可以适当改善气体的交换。 悬浮培养物分散性良好,细胞团较小,一般在30~50个细胞以下,在实际培养中很少有完全由单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悬浮系。 ? 均一性好,细胞形状和细胞团大小大致相同。悬浮系外观为大小均一的小颗粒,培养基清澈透亮,细胞色泽呈鲜艳的乳白或淡黄色。 细胞生长迅速,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一般2~3天甚至更短时间便可增加一倍。 6.2.2.2 悬浮细胞的生长动态 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数变化,或细胞重量变化,即可构成该培养体系的基本参数。 生长速率(p)一般通过不同时间细胞密度(x)的自然对数与起始密度(x0)的自然对数之差与培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粉体学基础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沈阳药科大学).pdf
- 中药研发讲义 第九章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ppt
- 2010年中药新产品申报情况.doc
- 矿床学-西北班.ppt
- 新药临床研究信息 “驭时”专递2011年第1期.pdf
- 考研政治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绝对全).doc
- 中国阻燃剂的发展 A_review_on_flame_retardant_technology_developments_in_China.pdf
- 汪寿建__甲醇制丙烯FMTP工艺技术开发简介.ppt
- FDA工艺验证指南新旧版透彻比较解读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pdf
- 聚焦函数分析高分辨原理和应用 Through- focus Exit- Wavefunction Re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J.H.Chen.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