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化无组织vocs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北京玛格泰克.pdfVIP

石油炼化无组织vocs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北京玛格泰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炼化无组织vocs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北京玛格泰克

中国环境科学 2016,36(5) :1323~133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石油炼化无组织 VOCs 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 李勤勤 1,2,3,张志娟 1,2,李 杨 1,2,3,龚道程 1,2,高 洁 1,2,3,张春林 1,2,王伯光 1,2* (1.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 院,广东 广州 510632 ;2.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3.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 经济研究基地,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选取我国光化学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RD)典型石油炼化工艺的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离线和在线的多种先 进仪器监测其 VOCs 的无组织排放特征,并采用间、对-二甲苯/苯(X/B)、甲苯/苯(T/B)、乙苯/苯(E/B) 比值分析其 VOCs 的老化特征,采用 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等效丙烯浓度法和 OH 自由基反应速率法(LOH)3 种方法综合评价其 VOCs 的化学反应活性及臭氧生成潜势 (OFP).研究发现,炼油装置区和化工装置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早晚高, 中午低;污水处理区呈双峰趋势.3 个装置区无组织排放的 VOCs 中烷烃浓度均占比最高, 同一装置区内的不同装置VOCs 排放特征不同.石化企业 X/B 、T/B 和 E/B 值较城区和郊区的高,化工装置区 - 12 3 的压缩碱洗装置区(CAW)T/B 值最大.石化企业 VOCs 的活性较城区和郊区的强,其平均 OH 消耗速率常数为 15.22×10 cm /(mol⋅s),最大 增量反应活性为 4.21mol(O )/mol(VOC).化工装置区对石化企业 OFP 总量的贡献最高,为 84.83%;其次是污水处理区,12.95%;炼油装置区最 3 低,为 2.22%.化工装置区的 CAW 对石化企业 OFP 贡献率最高,为 34.26%;污水处理区的浮选池(FT)贡献率最低,为 0.36%. 关键词:石油炼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 ;无组织排放特征;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OFP)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6)05-1323-09 Characteristic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 fugitiv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mitted from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Pearl River Delta. LI Qin-qin1,2,3, ZHANG Zhi-juan1,2, LI Yang1,2,3, GONG Dao-cheng1,2, GAO Jie1,2,3, ZHANG Chun-lin1,2, WANG Bo-guang1,2* (1.Environment and Climate Institut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2.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Pollution Control,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3. Research Center on Low-carbon Economy for Guangzhou Region,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