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的临床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的临床研究
姚钦恩(南充市高坪区第一中医医院 637100)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淋病的疗效。方法 140例淋病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用头孢曲松2.0克,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天,并用中药六味地黄汤或清淋利尿利尿汤3服,治疗3天;对照组用头孢曲松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3天。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淋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淋病
淋病是传染性强、流行广泛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淋病由淋球菌引起,属于革蓝氏阴性双球菌。在中医学中,淋病属于“淋病”范畴。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尿道口溢脓等。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0例淋病患者均来自我院2008—2011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病程4—18月,平均10月。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18—48岁,平均27岁,病程4—17月,平均10月。所有病例均有不良性行为或配偶感染及其他接触史。男性有尿道感染症状及尿道口分泌物等,女性有脓性白带。所有病例经实验室检查,镜下可见淋球菌。
1.2 方法 观察组70例淋病患者采用头孢曲松2.0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天,并用中药(六味地黄汤或者清淋利尿汤)3服,治疗3天。中药方: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土伏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肾阳不足者可加入仙灵脾10克;清淋利尿汤:扁蓄15克,木通15克,土茯苓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蒲公英20克, 益母草20克,柴胡10克,滑石10克,瞿麦10克,山栀子10克,大黄(后下) 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一剂,日3次,每次250毫升。对照组70例淋病患者采用头孢曲松2.0克,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天。
2 治愈标准与疗后观察
(1)治愈标准:在治疗结束后3周内,无性接触的情况下,符合下列标准即可判为治愈。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②尿液澄清透明。
③男性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经前列腺按摩,并全程尿及分段尿沉渣取材,女性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从宫颈口或尿道口取材,分别作前列腺按摩液、尿沉渣或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每4~7天1次,连续2次淋球菌培养均阴性[1]
(2)疗后观察
表1 两组病人的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淋菌特点是侵袭粘膜,以生殖,泌尿系统粘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为主。人对淋球菌有易感性,直接接触感染主要通过性交传播,间接接触感染主要小孩接触污染物品,产道感染(分娩时胎儿经过软产道时被感染)等。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淋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头孢曲松是有效的治疗淋球菌的药物。部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不规范不合理治疗,病菌产生耐药性,在传统淋病的治疗中,不规范的治疗和抗生素的滥用,不管病情是否需要,就采用最高档的最新的抗生素,因而导致耐药菌株也在逐年上升。许多地区耐青霉素淋球菌株(PPNC)已占50%或更多,青霉素不再作为治疗淋病首选药[2],使得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情难以治疗、缠绵发作。2、淋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明淋病的发病不是单一因素,单一病种发病。它的发病复杂多变,而且易引起和与其它泌尿生殖疾病一同发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3、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如合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导致病情迁延不愈。4、新生菌株毒性、危害性、杀灭难度增加:在临床检验分析中发现淋球菌出现很多新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的生理特性较以往的淋球菌有明显的不同,新出现的菌株对正常组织结构危害性增加,毒性增强,并且对抗生素的杀灭和免疫系统的吞噬作用有灵活的躲避。由于性传播特殊性及细菌的耐药,抗药性增强,一针治愈是不现实的。中医对淋病辨证分型治疗是我国独有,早在2000年多前就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医学称本病为“淋浊”“淋证”、“花柳毒淋”等。治疗上可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结合舌、脉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苦、大便干等,予以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的证型,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