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训纳米光子学的发展--与nbic会聚技术
* *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和互补互动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尤金?·陈发明了一种能够从单个分子中直接读取DNA序列的仪器,并申请了专利和在马萨诸塞州创立了一个U.S.?Genomica公司,进行这一技术的开发;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布雷泽尔建造了有人类脸部表现的机器人,能对人的声音、动作和微笑、皱眉及扬眉等等表情作出反映,这个机器人叫 “莱昂纳多”。 * * 基础科学研究是NBIC会聚技术发展的基石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 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求解 从人类个体到人类社会的智能活动 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性质 研究内容包括知觉、学习、记忆、推理、语言理解、注意、情感和统称为意识的高级心理现象 * * 学科交叉是NBIC发展的必要条件 认知科学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细胞学、脑科学、遗传学、神经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数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的领域,也是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对于纳米技术来说,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材料科学是必不可少的 * * 四大技术会聚 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人类将在纳米尺度上重新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类自身: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最新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更为精确的计算表明,人类基因数量实际在2万到2.5万之间。 遗传单元图 * * 纳米传感器 人类将拥有大量成本低廉的各种量级的传感器; 欧洲信息社会科技网2006年5月15日报道 * * 纳米存储器和DNA开关 纳米存储器,存储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1014 bit.。 DNA开关,利用它将可以制造出分子大小的电子电路,运算速度更快。 * * 能存储三位数值的纳米线存储器 以纳米线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存储器件却能存储“0”、“1”和“2”3位数值。这一创造可能催生新一代高性能信息存储器。 使用的纳米线具有一种“核壳”结构,它恰似同轴电缆,由两种相变材料组成。纳米线的中心部位是锗/锑/碲化合物,而圆柱壳由碲化锗组成。? 存储过程中的相变通过向纳米线施加脉冲电场获得。 Nano Lett., 2008, 8 (7), pp 2056–2062 * * 参考文献 [1], M. Huang, S. Mao, H. Feick, H. Yan, Y. Wu, H. Kind, E. Weber, R. Russo, P. Yang,Room-temperature ultraviolet nanowire nanolasers, Science, 292, 1897-1899,(2001). [2] , J. Johnson, H. Yan, P. Yang, R. Saykally,Optical cavity effects in single zinc oxide nanowire lasers and waveguides, J. Phys. Chem. B, 107, 8816, (2003). [3], L. Greene, M. Law, J. Goldberger, F. Kim, Low-temperature wafer scale production of ZnO nanowire arrays,J. Johnson, Y. Zhang, R. Saykally, P. Yang, Angew. Chem. Int. Ed. 42, 3031, (2003). [4], H. Yan, J. Justin, M. Law, R. Saykally, P. Yang,Nanoribbon UV lasers, Adv. Mater. 15, 1907, (2003). [5], J. Johnson, Kelly P. Knutsen, H. Yan, M. Law, P. Yang, R. Saykally,Ultrafast carrier dynamics in single ZnO nanowire and nanoribbon lasers, Nano. Lett. 4, 197, (2004). [6],Yu Huang and Charles M. Lieber,Integrated nanoscale 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Exploring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Pure Appl. Chem., Vol. 76, No. 12, pp. 2051–2068, (2004). * * 参考文献 [7], Duan, X., H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