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试题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一、填空题 文字之功有有二( )及( )也。 《洪范》:五行:一曰( ),二曰( ),三曰( ),四曰( )五曰( )。 春秋大哲,( )( )并称。 唐代科举,要以( )( )二科为重 宋儒之哲学,大抵本于( )、( ),而加以推阐之功。 宋元文学之特产,尤有三焉:曰( )曰( )曰( )。 满清中叶,考据学大兴,当时号为( )。 吾国立国之法,自来惟有( )、( )二制。 最近之文化,当以( )为主。 简答题 孔学、孔子及后代在封建社会的地位? 中国近世之历史与上世、中世之区别有那些? 3、柳诒徵史学观点在柳的史德论中,历史、史家、《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孔子学说就是“道”的源泉,是一条圣人之路。而历史研究之目的正是在人类的活动中寻求道的规范。史学观点著名学者柳诒征是一位地道的实证主义者。柳氏史学之魂,乃是政治实用主义。 就史学流派而言,民国史学有求真与致用之分野。柳氏乃属致用一系。 就史学渊源而言,柳氏史学实为晚清国粹派史学的逻辑延伸。 就经学与史学的互动而言,柳氏史学可视为其经学立场在史学领域的展开。这种展开,从史学的立场看,就是所谓“史术通贯经术”,亦即以“史”来表现他的根本理念。所谓“史”,乃“学术”之代词。而“经”则是他所谓“政治”、所谓“实用”、所谓“礼”的对应语。 近代史家一般都信奉进化史观,柳先生却不大相信,提过许多质疑,作过诸多批判。柳还不大相信历史运动的因果联系。柳诒征的思想既有核心,又有系统,层次清楚,逻辑井然,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系统。 在柳的史德论中,历史、史家、在柳的史德论中,历史、史家、实形成一个交互为用的循环。 历史(即经书)是培养人类道德修养的源泉。 史家带着道德感去写史,又通过撰史活动增进自身及社会的道德感。柳的“史德”观,实已扩展到现实政治,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宗旨,指明了史家修德的途径(有赖于史)与作用,拓宽了“史德论”的领域,而且并不认为“史学致用”是不德。 《中国文化史》 柳著《中国文化史》,洋洋洒洒八十万言,成稿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始为教学讲义,嗣后在《学衡》杂志上陆续刊载,再其后有书局以著作形式印行出版。是著规模宏大,流布甚广,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二十五史、历代各家著述,旁及国外汉学家论著,兼涉近代杂志、报纸、统计、报告等无不详为搜集,各种史料多达六百余种。由于作者亲睹清末政教之腐败,对外国列强欺凌中国有切肤之痛,故蓄志阐明中国文化政教源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这乃是其撰此巨著所秉持的宗旨。全书计分为三编: 第一编是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考察,是该书最长部分。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第二编逐步探索了印度文化如何被汉化以及中国文化如何通过与其他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而丰富。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第三编展示了西方社会与中国的元、明时期文化的巨大反差。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整部著述严谨求实,脉络清晰,在在体现出作者的学术思想与人文情怀。如在《宋儒之学》一章中辨析道:“至宋儒始相率从身上做工夫,实证出一种道理,不知者则以是为虚诞空疏之学。”据此议论可体察出作者是感慨于当时的学风之弊,过度忽略了修己成人的内省功夫。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其刻意打通汉宋壁垒的“会通”观。又如在《孔子》一章中陈义道:“孔子以为人生最大之义务,在努力增进其人格,而不在外来之富贵利禄。即使境遇极穷,人莫我知,而我胸中浩然,自有坦坦荡荡之乐。无所歆羡,自亦无所怨尤,而坚强不屈之精神,乃足历万古而不可磨灭。儒学真义,惟此而已!”从这段述义文字里,不难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史》一书,包罗宏富,内容丰赡。举凡典章制度、文功武略、各派学说、文艺教育、民俗宗教、工商技巧、货币服饰、风土民情、特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无不追本求源,究其发展,举其功用,论其得失。著作方法采取夹叙夹议,引进一段原始资料,随即一段评论,有史实有史观,以史立论,论从史出,探源溯流,援古证今,讲明当代典章文物,以达经世致用之目的。   《左传》载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柳氏德行高尚,恪守君子之道,人师经师,厚朴谦抑,行己有耻,可谓醇儒;事功方面,卓然赫然,讲授上庠,育出一批国之栋梁才俊,而主事国学图书馆,视书犹命,有闲章“一生书里活”,为保存、整理祖国文化遗产,鞠躬尽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