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刘勰身世考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刘勰身世考究

《文心雕龙》刘勰身世考究 《文心雕龙》刘勰身世考究 时间:2007-03-03 【来源:中国常州网】 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勰是一个留下诸多谜语的人物。刘勰的生卒年代至今并无定论,《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地点说不清。最重要的是,刘勰的籍地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通行的说法,认为刘勰是山东莒县人。这个判断因郭沫若之判定并亲题匾额而流传,山东日照市(管辖莒县)因有此依据而建刘勰纪念馆。 刘勰的生卒年月 关于刘勰的生卒年月,诸家说法不一。 范文澜在《文心雕龙注》中,推定刘勰生于南朝刘宋朝泰始初年(466左右),卒于南朝萧梁朝普通元年或二年(520—521)。 李庆甲《刘勰卒年考》(载1978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推定刘勰约生于南朝刘宋朝泰始元年(465)左右,卒于南朝萧梁朝中大通四年(532)。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前言》推定,刘勰约生于南朝刘宋朝泰始二年与三年之间(466—467),卒于南朝萧梁朝大同四年与五年之间(538—539)。 《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 由于刘勰出身贫寒,传世资料极少,关于《文心雕龙》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说从30岁左右写,写了10年的,有说不到30岁时写,写了七八年的。有说30岁时写,写了五六年的。一般说到写作年代,现在通行的办法是综合众说,说是“约成于南朝齐朝末年”,偶见“成于南朝梁朝初年”的介绍。 朱东润认为:“案《文心雕龙时序篇》称‘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度其成书,必在天监以前,今书题‘梁刘勰撰’者,盖追记也。”该判断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结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批评史》(1979年版)中说:“《时序篇》云,‘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时序篇》次序在全书最后部份,称齐为皇齐,可见《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是在南齐末年。”用的就是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的结论。 《文心雕龙》的写作地点 现大致有三说:山东日照市说是在日照市写的。说刘勰是山东东莞莒县人,从小在定林寺出家,遍读经书,30岁后发愤著书,现还有刘勰“校经楼”在,大文豪郭沫若在纪念《文心雕龙》成书1460年时,还为日照市亲笔题写“校经楼”匾额等等。南京市说,刘勰是在南京定林寺出家,写书是在其出家前,应该是在南京写成。镇江市说,刘勰“世居京口”,京口,是镇江的旧名,镇江南山尚有刘勰写作的遗迹。 刘勰的籍地 关于刘勰的资料,综合各种介绍,要旨如下—— 刘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东莞莒县(有的资料在“东莞莒县”前加“祖籍”,有的加“今属山东省”)人。永嘉之乱,其先人避难渡江,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著《文心雕龙》。早年依高僧僧佑,在定林寺学习经史。刘勰入梁出仕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的时间较久,后世因称他为刘舍人。晚年与僧人慧震在定林寺校经,后出家,法名慧地。 综合刘勰的资料介绍,其中的关键词大致有这么几个:“祖籍”、“东莞莒县”、“今山东省”、“永嘉之乱”、“世居京口”、“定林寺”、“僧佑”等。另外,还有“郭沫若”。这些关键词,与判断刘勰的籍地有本质联系。 刘勰籍地今址 刘勰在古籍中的记载,仅见于《梁书》、《南史》两典籍。《梁书》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南史》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也。父尚,越骑校尉。” 这两典籍中所言“东莞莒”,应该是晋陵东莞莒县,地址在现常州东南郊。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常州知州史能之修纂《毗陵志》(“咸淳毗陵志”),志中载:“晋陵境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东莞、姑幕等县。” 据《武进文化志·胥城》载:“胥城位于武进县马杭公社龙潭庵大队的上店。据《武阳志余》载,是伍子胥伐楚时筑的军事堡垒,故称胥城。《读书方舆纪要》说,是东晋时侨置的莒县,现遗迹全无。” 案:《读书方舆纪要》应为《读史方舆纪要》,清人顾祖禹著。顾祖禹此说来历,为唐人梁载言著《十道四蕃志》。 刘勰准确的籍地,应该是“晋陵境内侨郡南东莞莒县”。 刘勰籍地今址考据 刘勰籍地考证,从以下关键词开始——东莞郡、莒县(注:晋时,“国”、“州”约为现今的自治区、省,“郡”约为现今的市,“县”约与现今同。)莒县:据《晋书·地理志》载,莒县在汉武帝时属青州城阳郡。西晋初,不改,青州时辖6郡、37县,莒县是37县之一。永嘉之乱后,青州沦没,并入兖州。 东莞郡:据《晋书·地理志》载,西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在徐州所辖琅琊国里分出一块地,置东莞郡(东莞原为鲁国旧邑,县治,属琅琊。此时升格为郡),与琅琊郡并立。时东莞郡辖8个县,29500户。西晋太康十年(289),晋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