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诗词发展的轨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风诗词发展的轨迹

古风诗词发展的轨迹 第八章 诗词发展的轨迹9419 第一节 《七绝》为词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勾勒出唐诗宋词发展的一条主线,明白了其中的基本规律,我们就可以用实实在在的唐诗宋词作品来印证和梳理诗词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基本特征了,然后再对各个词牌词式作专题专讲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词式的声律特点和解构原理。为了使读者对唐诗宋词发展主线先有个基本的印象,本节就先介绍部分与《七绝》有关的唐词宋词。 《清平调》词式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例:《清平调》,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仙山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式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例:《清平调》(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是唐诗人李白受皇命而作的两首不同格式的经典《七绝》,和的是同一支乐曲,于是都被称为《清平调》。大量的这类证据表明,诗词“和乐”未必就与诗词的语言声律有关,直接的说,宋词的某个字处的声调未必就被乐曲的音调所限定!真正与和乐有关的是诗词的字数和句读,这大概才是宋词和乐的根本要旨。尤其是仄韵式和平韵式共曲调就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很难说几百年来人们都一直还蒙在鼓里,或者总是被少数人误导,才使得直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对能够用文字的字数和句读“和乐”者盲目崇拜而不醒,误以为宋词的“声律”就是指乐曲的“音律”,所以弄得后人不知道“韵律”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至少我们看到的许多宋词,读起来就非常拗口,实在找不出诗的美感来,大概只有唱出来,感觉才会没那么差劲罢。 《清平调》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 《浪涛声》词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例:《浪涛声》(皇甫松) 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这是唐诗人皇甫松的一首经典《七绝》,按其内容起的词牌名。 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 《阳关曲》词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例:《阳关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诗人王维的名诗《渭城曲》,以诗的内容起名,成为了送别词的代表之作。 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 《欸乃曲》词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例:《欺乃曲》(元结)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这是唐诗人元结的一首《七绝》,后来被谱上曲了,与乐曲结合后就被称为《乐府》,并以诗的内容命名词牌,后形成了渔樵曲系列。其中“曲”字为入声,“中”不算孤平,宋词有“入声代平”的习惯,大约是这么来的。由此看来,从唐诗中寻找宋词的声律结构的方法和创作规范其实都是有案可查的! 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 《杨柳枝》词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例:《杨柳枝》(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这是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七绝》,作为绝句,“来”就犯了孤平(“更”字本可换“风”字或“还”字的),谱曲为词就不计了,一唱能遮百丑。看来温庭筠按语音声律规规矩矩地写诗填词的作品就要好多了。 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 《采莲子》词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例:《采莲子》(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里陂(举掉)。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皇甫松的这首词是首典型的《七绝》,却是用来给民间唱曲的,于是就成了“词”。其中括号内的“举棹”、“年少”,乃歌时相和之声,这类代表和声的字有些是象声字,有些也可描述伴舞的动作,总之,最初的这些字原本不是诗词的组成部分,自然是人们唱和时发现,将这些和声改写成有实意的文字时还会别有风味。于是,词就在“乐府”的名称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叫“长短句”了。而长短句产生之初,词的主题是诗,除诗之外余下的短句起辅助协调的作用(辅助诗意,实现“和声”效果),于是词又有了另一个别称——“诗余”。这就印证了上节所说的:宫廷乐府是词的引导,而词的生命力在民间,而且,此时民间的词还是以文学内涵为主题的,乐曲只是品赏和传播诗词艺术的媒介。 注意到第四句中的“来”字按《七绝》规则是犯了孤平,但因为是“唱”出来的自然就能够消除声律不适的感觉,于是,词可以不拒绝弧平。 是诗焉?是词焉?是乐焉?尤其是三个不同的词牌《欸乃曲》、《杨柳枝》、《采莲子》其实都是同一格律的《七绝》!而《浪涛声》和《竹枝词》又都是另一个格律的七绝! 《竹枝》词式: 平平仄仄仄平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