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沫特莱与朱德传记《伟大的道路》
史沫特莱与朱德传记《伟大的道路》
一
代风流
史沫特莱与朱德传记
1979年4B,一部生动描述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着作,在中国内地出版.不过,该书的作
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革命的热烈赞颂和同情者,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而且,这
部着作在当时也不是一部新作..如果从最早问世的日译本(1955年出版)算起,距时也有二十
多个年头.人们由此可以想见其中的曲折所以,中文译本校者在序言的第一句,就用极具时
代特色的话语说:”《伟大的道路》中译本终于和我们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粉碎林彪,’四
人帮’的一个胜利成果”
‘一gt;
1937年1月,作家兼记者的史沫
特莱,来到了中国西北的一座古城一
一
延安.在此之前,她在中国已经呆
了七个年头;对中国当时的局势,从
报纸中也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为什
么数十万甚至更多正直而勤劳的农
民,工人,满怀理想的学生和知识分
子,乐于赶赴陕北这片黄土地,为一
种信念奋斗甚至牺牲呢?这中间的
情形,她却不能在官方的报纸中得到
答案.于是,她决定自己亲眼去看一
看,亲身体验一下这块具有磁石般吸
引力,甚至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地方.
到达延安的当天晚上,史沫特莱
便与两位朋友一块去见朱德将军.
这样做的理由,非常简单但充满
好奇.史沫特莱在中国的几年里,从
国内甚至外文报纸上,读到了太多有
关朱德的消息.这些消息中,对朱德
的称谓,并不那么好听:赤匪头子,
共匪,杀人犯,强盗,放火犯……因
此,在史沫特莱最初的想象里,她将
见到的朱德将军,一定是个”坚强英
勇,脾气暴躁的人物,其滔滔不绝的
论断,几乎可以使森林燃烧的钢铁般
的革命者.”
但是,当她见到的这位声名远播
的将军时:”看起来完全是一副普通
■陈永庆杨建民
面貌.要不是因为他身穿制服的话,
很容易把他当作中国哪个村子里的
农民老大爷……”
从这一切看去,朱德似乎真如一
些对他怀有好感的人的评价:单纯,
亲切,平易近人.但联想到他传奇般
的经历,史沫特莱对眼前的这位将
军,还是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认为:
单纯,这个字眼也许需要稍加保留才
显得真实.因为朱德看他们的眼睛,
注意力非常集中,深邃而富有观察
力.与许多中国人的黑色眼珠不同,
朱德有一点淡褐色.大大的一对,闪
烁着智慧和判断力.史沫特莱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想象:这样一位有
着多年苦痛经历的革命指导者,既然
能够生存下来,就不可能非常单纯.
史沫特莱以记者的方式,提出了
许多朱德个人经历的问题,朱德简洁
却真诚地作了回答.他还做了一些纠
正.例如自己出身是在一个佃农家
庭,而不是一些人传说的富有的地主
家庭.但是,当史沫特莱站在局外
人立场,轻松地提起报纸上称朱德为
“土匪”的说法时,她以为朱德会像
自己一样,不置可否或…笑了之.可
这位将军却不仅没有笑,反而突然默
默垂下了头,眼睛望着地面,面孔犹
如悲剧人物那样,流露出深沉甚至悲
戚的表情.虽然这只是一瞬间,但朱
德回答的音调却高亢起来:
“土匪问题是个阶级问题.”
从朱德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史沫
特莱感受到他内心无限的丰富;从
她获得的整个感觉看:声音,动作,
以至朱德的每一个脚步,都充满了大
丈夫气魄.而一个有这样经历和品格
的人,人们却很少了解或基本无人了
解.史沫特莱有一种强烈地冲动:为
这位并不被人深入,深切,深刻了解
的人物写一部传记,因为他与其他报
纸和传言中的形象有太大的距离.而
他的经历和性格,又有更多可以透视
这个国度,这个社会的地方.
这个念头一产生,史沫特莱便将
它凝定下来.当朱德问她打算在延
安做些什么事时,史沫特莱立即回
答:”我希望你把一生全部经历讲给
我听!”
朱德感到有些突然:”为什么
呢?”
“因为你是一个农民.中国人十
个有八个是农民.而迄今为止,还
没有一个人向全世界谈到自己的经
历.如果你把身世都告诉我,也就是
中国农民第一次开口了.”
lt;=)
尽管朱德告诉史沫特莱,自己的
老史诗耒/2011,0饥
生平只是中国农民和士兵生平的一
小部分,并劝告她先到各处走走,与
其他人见见面后再做决定.史沫特莱
听从了他的建议,到延安等地陆续见
到了更多各类人物:甚至,许多人的
经历比朱德还富有戏剧性……但是,
史沫特莱清楚地意识到一点:中国农
民并不充满戏剧性.1937年3月左
右,这项写作计划开始实施.
当然,这项工作并不容易进行,
因为尽管朱德将军有着极丰富曲折
的经历,但是,当时中国的多数家庭
文化水平十分低下,使他们无法对自
己的过往十分留意;参加革命后,朱
德长期不断迁徙,他也几乎没有留下
任何可供查询的材料.在没有信件,
日记,文件参考的情况下,朱德甚至
无法对一些重要事件提供较为准确
的时间……尽管如此,工作仍在缓慢
进行.每个星期,他们便抽出两到三
个晚上,进行交谈.一般由史沫特莱
提问,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