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访帖漫记.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扶桑访帖漫记

扶桑访帖漫记 顾工 从秦汉时代,中国和日本诸岛就开始了文化交流。汉光武帝册封倭奴国王、 魏明帝颁赐亲魏倭王、南朝宋顺帝诏除安东大将军,都表明版图辽阔的中国王朝 对东邻日本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公元645 年孝德天皇迁都大阪、实行“大化改新” 之后,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将中国隋唐的各种 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引入日本 (几位留学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了天皇集权统治,促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逐渐发展为东亚强国。 日本大化元年(645)是中国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也是玄奘法师取经回国的 年份。从这时开始,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变得频繁而密切,日本经常派出遣唐使、 留学生、学问僧到中国学习,带回各种各样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唐玄宗天宝 年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对日本的佛教和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日本民 族文化是在广泛借鉴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古代早已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大化改新以后,日本人学习 唐朝传入的汉字和书法,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记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演化出 片假名和平假名。由于日本文字与中国文字的渊源如此之深,所以中国书法对日 本文字、书法的影响是沁入骨髓的。从中国传入的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及唐宋名 家墨迹、刻本,都被日本人奉为“国宝”,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影响了日本一 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2016 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为纪念该馆开馆80 周年,策划了一个引起广 泛关注的顶级书法展览,这就是4 月12 日至5 月22 日举办的“从王羲之到空海 ——中日名笔特别展”。之所以说它是顶级展览,是因为展出的200 多件中日两 国名家书迹,既涵盖了从东晋王羲之到晚明王铎一千馀年的中国书法发展脉络, 又展示了王羲之书风影响下的日本平安时代“三笔”“三迹”及他们对日本书法 的影响。而这些名迹,分别借自日本二十余家收藏机构,以及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中日名笔一堂竞秀,美不胜收。这样一次难得的书 法展示,在中日韩书法界引起巨大的震动,已有许多中国书法家专程赴大阪参观 展览。 大阪市立美术馆,位于大阪天王寺公园内。其建筑连同庆泽园都是由住友家 族捐赠的,大阪市则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美术馆,1936 年开馆。该馆是日本收藏 中国书画最主要的几家公立机构之一,这些藏品主要来自于阿部房次郎 (1868-1937)家族。阿部房次郎是20 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头,他深受当时关西 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1943 年阿部 家族遵照他的遗愿,将家藏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其中包括被列为日本“重要 文化财”的(传)唐代王维的《伏生授经图》、金朝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明代 董其昌的《盘谷序书画合璧卷》。此外还有北宋燕文贵的《江山楼观图》、南宋米 友仁的《远岫晴云图》、元代龚开的《骏骨图》、郑思肖的《墨兰图》等,都是中 国古代书画研究中赫赫有名的作品。前几年我在写博士论文时,特别关注过龚开 《骏骨图》,画卷后杨维桢的一段题诗,以马喻人,诗书都极为精彩。 5 月 20 日上午,我随书法报社组织的“扶桑访帖”旅行团专程到大阪市立 美术馆参观。日本书艺院理事长吉川蕉仙、事务局长松本薰,全日本华人书法家 协会副主席傅巍已经在迎候我们。观看展览之前,主办方在美术馆报告厅为代表 团举行了展览情况介绍会,滋贺大学教授中村史朗先生介绍了其中部分作品的情 况。随后,大家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展厅。 大阪市立美术馆分为两层:一层展出唐宋元书法作品,二层展出明代书法作 品和日本书法作品。这一个书法展览就把美术馆塞得满满当当。 唐代孙过庭《书谱》开篇云:“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 称 ‘二王’之妙。”这次特展的作品即从锺繇、张芝开始,他们是楷行草三体形 成后的第一代大师。张芝章草《八月帖》出自明刻《玉烟堂帖》,锺繇小楷 《荐 季直表》《宣示表》也都是明代以前刻本。十六国时期前凉 《李柏尺牍稿》,是 20 世纪初日本探险队在中国楼兰古城的墙缝中发现的纸片,现在是京都龙谷大 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纸本书信实物,又 是比王羲之时代还略早的行书墨迹,其中所出现的“李柏”是在楼兰所发现的全 部文书中唯一一位史籍有记载的人物,故当年《李柏尺牍稿》的发现震惊了国际 汉学界。《李柏尺牍稿》一共有三纸,此次展出了相对完好的二纸。纸呈淡黄色, 下笔较重的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