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及其控制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的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防疫区的划分可以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行。 除了规定的重大疫病外,应逐步扩大到其他疫情和兽药残留的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动物养殖区域。 我国目前应授权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定期公布主要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作为必要的补充, 由消费者权益组织定期公布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信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全国范围内的 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 3.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追究机制根据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踪系统,对造成动物性食 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行政领导、生产者和监督检验机构进行责任追究,尤其是加大对不法生产经营行 为的惩罚力度,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紧急处理机制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面广、发生快, 为有效控制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必须尽快建立质量安全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其核心问题 是把危害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防止危害加剧,~是采取开放的手段,向媒体和消费者提供安全 问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扩大正面信息量的方法来防止歧义产生,消除对相关问题的疑虑。二是启动 危害公关管理机制,调配社会资源,与媒体紧密沟通,对消费者做出解释,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面 反应。三是启动紧急处理机构,其中包括紧急处理指挥协调中心机构的设立,紧急处理程序的制定, 紧急处理的物资贮各的建立等。 (七)提高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农户饲养模式难以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难以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提高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是节省交易成本, 保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 励农民建立行业性合作组织,鼓励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政府也需 以法律保障合作双方的权益,规范交易行为。 综上所述,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是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经济利益、生命安全和扩大我国动物性食 品出口量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提高生产、加 工和流通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才能最终解决我国动 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诸多问题,促使我国养殖业和食品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及其控制对策 黄金林潘志明焦新安’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导 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生物性污染和化学物质残留引起的食源性疾 病。美国每年有76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占美国人口的1/3;由生物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爆发起数 占总发生起数的83%,爆发人数占总人数的99%。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发达国家死于食物中 毒的儿童中,70%是由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所致。我国也存在同样趋势,统计资料表明,1992~2001 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性的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 因不明的占11.9%,其它占9.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系作者:jiao@yzu.edu.cn 47 近年来,国外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如日本的大肠杆菌0157:H7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法国的李斯特菌中毒等等。在我国,由于食物链中病原细菌污染及其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也屡见不鲜。 最为典型的是1999年苏皖等地引起的大肠杆菌0157:H7的大规模流行,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死亡38例。近几年,空肠弯曲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发达国 家,如美国、丹麦、芬兰、爱尔兰、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等,都有空肠弯曲菌病流行的 报道。由此可见,微生物,尤其是人兽共患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 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的研究和预防是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的现状食源性细菌病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2000-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全国部分省市的生肉、熟肉、乳和乳制品、 水产品、蔬菜中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主动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污染仍居首位,占39.62%,化 学性污染占38.56%。而在微生物污染中,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类污 染,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