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公开课.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公开课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洪承畴的对联 五、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五、 紧扣语境    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词 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的理 解结合起来。 例如“不拘于时”与“学于余”中的两个“于”字,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 “不拘于时”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很显然,这里的“于”字是表被动的;而“学于余”是 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于”字是介词“向”,和表被动无关。  六、看词性,把握作用   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之”字, 作为结构助词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而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至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则又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 “好!”与“好了!” “好!”与“好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臣节坚如山 矣 乎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矣! 乎? 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虚 词 不 虚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总 结 经史子集何其多, 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 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 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 书海扬帆定自得。 于 而 则 之 11年 之 于 以 其 10年 者 而 以 且 09年 焉 何 而 以 08年 而 与 之 以 07年 为 者 而 以 06年 以 其 乃 与 05年 考查的虚词 年份 高考风向标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虚词“以”考查次 数仍居榜首,多达12处,其次是“为”考查 了7处,“之”“其”“而”考查了5处,“于”考 查了4处,“所”“且”“则”“乎”“与”“者”考 查了1至2处,而“何”“乃”“若”“焉”“也”“因” 六个虚词没有设题考查 。 高考风向标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觉今是而昨非。 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两个“而”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第(1)句表转折关系,第(2)句同学也许会脱口而出:“表转折。”其实不然,“今是”不一定意味着“昨非”,两者之间无转折的意思,因此是并列关系。 一、 看前后句意 (3)灭滑而还。 (4)时矫首而遐观。 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第(3)句“而”表承接,一目了然,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第(3)句属前一种情况,“灭滑”先发生,接着“还”这个行为发生;第(4)句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吧? 而“矫首”是伴随着“遐观”,表示“遐观”的方式,所以而应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 二、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2)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可译为“她”。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