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物 流 地 理 》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物 流 地 理 》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物 流 地 理 》
课 程 作 业
指导老师:刘念
05港航业余班
赵二华
学号:052932306
对《物流地理》的学习体会
通过对《物流地理》的学习了解到物流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也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又分为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民族地理学等。经济地理学有普通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两个分支。而物流地理学则是属于普通经济地理学范畴。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现在物理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重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采用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手段,尽可能将生产时间、流通时间缩短为最少,一提高竞争力。
则主要涉及到:物流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铁路布局、公路运输布局、水路运输布局、航空运输布局、管道运输布局、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环境、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国际航空运输布局、国际多式联运及陆路运输。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对物流的影响:
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标志,以区域综合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广帆的区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承担一定的任务的开发性地域经济单元。
经济区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六大经济协作区和七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分别为: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六大经济协作区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七大经济区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延江地区、东南沿江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西北地区。
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个不相同,要发展只有依赖相互协作,无形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各国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的。
铁路网布局的发展:
铁路运输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至今在交通运输体系中仍占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的骨干,担负着大部分客货运输任务。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安全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为迅速等优点,最适于承担大宗笨重货物的中长途运输。
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
(1876--1893年)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几带交通运输的创议。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铁路消息的传入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