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瓶窑南山摩崖石刻释道并存现象考释
瓶窑南山摩崖石刻释道并存现象考释
杭州市瓶窑中学 何立庆
一、现存造像概况
南山摩崖造像位于杭州市瓶窑镇西面约一公里处,东临苕溪,西距一华里是栲栳山,南面是大片农田和草荡;摩崖造像分布在南山东南的山腰石壁上。造像系列用前期采石的壁面起龛雕琢,身躯造像比较高大,采取浅龛浮雕。
南山摩崖造像,为元代镌造,原有大小不等30余尊单身造像,1978年,原北湖乡上窑村采石,毁坏近2/3,现仅存造像12身,分布于南山的东、南部。以编号为序(自西向东),分别介绍:
一号为道教玄武帝造像(图1),面南向南偏东,披发垂肩,圆脸大耳,有须无髭,右手持利剑,锋向上,剑长103厘米,斜在左胸前,左手搭膝上,着宽袖长袍圆领道服,盘腿端坐,右脚搁左膝,足外露,座下为蛇缠龟身。像通高2.45米,头高55厘米,躯高1.4米,肩宽85厘米,座宽1.25米,座高50厘米。
二号释迦如来座像,面向正南,通高3.6米,头高80厘米,肩宽1.3米,躯高2米,莲座宽2.5米,高80厘米,佛像闭目沉思,坐于火焰型浅龛中,面部圆润,宽额大耳,唇厚微翘,短颈,身披袈裟,袒胸,露腹,左手食指向上,拇指搭于无名指与小指间。 图1
三号释迦如来像,坐西朝东,通高3.3米,头高78厘米,莲座宽1.9米,圆顶浅龛,龛作光头和光身的形式,头上有肉结,眉心有圆痣,鼻梁宽扁,两耳垂肩,着通身袈裟,左手心向上,右手至膝,善跏趺坐式。半身已被雨水侵蚀,下设莲座。在像的左肩侧竖刻题记七行:“泰定五年孟春吉日比丘明质命工镌刻尊像普颂尊华宿王智佛全忘胜劣印元因随缘涌现南山石功德庄严万相寺”。
四号观世音立像(图2),面向南,位于3号像左侧,莲瓣形浅龛,像通高4米,头高65厘米, 图2
肩宽1.25米,莲叶舟长2米。观世音头戴宝冠,冠上有饰化佛,面容圆润,神态安详,胸挂璎珞,宽袖大袍,左右垂有飘带,右手按左手背于腹部,左手持佛珠一串,赤足立于片叶之上,其下浪花翻卷,浪花左端天马神兽回首仰望观世音。
五号释迦如来坐像,面向南偏东,圆光浅龛,通高2.6米,头高60厘米,躯高1.6米,肩宽80厘米,莲座宽1.3米,头有肉结,身着长袍,左手屈指手心向上于胸前,右手作与愿印。
六号观世音坐像,面向南偏西,紧邻5号像左侧,通高2.8米,头高70厘米,躯高1.55米,肩宽80厘米,莲座宽1.4米,观世音端坐于仰莲座上,头戴宝冠,冠嵌有饰化佛,着大氅,配璎珞,袒胸,双手叠于腹部,手心向上捧宝钵置胸前。
七号释迦如来坐像,面向东南,通高6.6米,头高1.5米,肩宽2.3米,台座2.8米,莲台宽3米,头有肉结,弯眉凤眼,眼梢微微向上,扁鼻厚唇,圆脸大耳,身披袈裟,袒胸,左手执法螺,右手屈指向上,此像高悬石壁,是造像中最大的一尊。
八、九、十号三世佛,俗称开门堂,向东南,三尊佛并列雕凿,属动工不久即停工的,因此只完成火焰形龛及头部至肩的轮廓。九号像较完整,八号次之,十号像头部在“文革”中被破坏,这三尊佛像高悬于(开门堂)深潭之上,像的数据未曾测量。
十一号阿弥陀如来坐像,面向南,龛作头光和身光的形式。佛通高2.8米,头高60厘米,肩宽1米,躯高1.6米,莲座宽1.8米,座高60厘米,头顶肉结,眉心有痣,身披袈裟,敞胸,说法手印,全跏趺坐式,左手屈指向上置膝前,右手向上置于胸部。在佛像左肩侧有直排自东向西五行题记:“本寺都寺比丘徒众镌造阿弥陀如来尊像功德普渡众生有者至元元年八月□□”。
十二号释迦如来坐像(图3),位于南山东坡“放生池”的西北角,龛作头光和身光的形式。佛面向西南,通高2.3米,头高1.1米,肩宽1.45米,头顶肉结,脸丰满呈方形,眼珠微突,鼻宽扁平,嘴唇微闭内收,短颈,着通肩袈裟,敞胸,佛身下部与池水平,佛头部左端刻有莲花一朵。左方岩石上镌有“放生池”三字影约可见。
南山摩崖造像,除一尊(编号一玄武帝)属道教造像外,其余均为佛教造像。在远代,这类 二教合一的造像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浙江 图3
境内,集中如此大小不等的众多造像,特别是其中释迦如来(三号)像,坐西朝东,通高3.3米,左肩侧自左至右刻有题记,还有七号释迦如来坐像,通高6.6米,高悬石壁,如此高大的造像,也极为少见。它对于研究元代时期的历史和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南山摩崖造像,目前尚存十二尊,是元代造像的精粹所在,亦是难能可贵的一代艺术瑰宝。石窟造像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4月在文物普查中,对南山摩崖造像作了测量记录,其中最大收获是在三号、十一号造像边找到的纪年题刻,为考证造像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83年6月24日,余杭县人民政府下文南山摩崖造像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制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