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_炼火_文化习俗探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磐安_炼火_文化习俗探析

磐安“炼火”文化习俗探析潘丽霞(磐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22300)厉仲云(磐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322300)[摘要]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炼火”,早期在浙江许多地方有所存在,但绵延至今的“炼火”活动则在磐安仅有。本文通过对磐安“炼火”历史渊源及其活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炼火”这一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神秘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关键词:磐安炼火文化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东邻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与新昌接壤,位于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大盘山脉的中心地段,有“万山之国”之誉,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的主要发源地。炼火,俗称“踩火”,是至今还流传在磐安民间的一种带有原始文化色彩的集体舞蹈形式,是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其实质也是一种祈福仪式。目的是为祈求神祗降福禳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边使劲抖动,边冲进红红的火堆中,高歌狂舞,泰然自若,身体提气上拔,动作彪悍粗犷,气势极为壮观,惊心动魄。现已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磐安“炼火”的历史渊源火,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起着巨大的作用。正如水孕育了生命,是火造就了人。原始人类在使用天然火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火的认识,智人阶段,开始了人工取火。最早的取火方法是用黄铁矿拓击燧石,冒出火花点燃引火物而获得火种。至安。举行炼火仪式时,笛声悠扬,锣鼓阵阵,炼火者的脚板上不涂抹任何防烫油膏,赤膊光脚,手持钢叉,106民俗研究·磐安“炼火”文化习俗探析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展,发明了摩擦取火的方法。据《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为火神的化身是一致的。还有深泽村附近的七星殿,也称“火神庙”,初建何时不详(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建庙目的是为避免因火引起的灾难,但所供的火神却不是祝融而是真武玄帝,这主要与真武玄帝是司水之神有关。常见的自然灾害,以水火最烈,乾隆《汤阴县志·祠祀志》云“:惟火烈使民畏,惟水弱使民玩,则祀之报焉。真武之宫所以盈天下也。”另据《广东新语·神语》记载“:真武亦称上帝,昔汉武伐南越,告褥于太乙,为太乙缝旗,太史奉以指所伐国。太乙即上帝也,汉武邀灵于上帝而南平,故今越人多祀上帝。”因此,在磐安深泽这片森林稠密、火灾多发的古越国之地,把真武玄帝作为火神供奉,以祈求消除因火引发的灾情而举行“炼火”活动,也就在情理之中。到了宋代,磐安县深泽乡的炼火,还要到方岩表演《。永康县志》载“:胡公即胡则,北宋兵部侍郎。在他任职期间,宽刑薄赋,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清正廉明,颇有政绩,百姓尊之为神。”他过世后,百姓怀其德,在方岩立庙祭祀,尊称为胡公大帝,从此香火不断。每逢八月十三前后,浙江永康市方岩邻近各村都要去兴胡公(拜祭胡公),白天叠罗汉、舞拳术,晚上进行炼火表演,世代相沿成为民间传统的活动。当时,深泽一带隶属永康,炼火是庙会上必演的节目,尤以农历八月十五和九月初九为最盛。据《永康风俗志》记载“:相传有一年,老降侗(神附身并年长有威望的人)因有事不能参加,委其新降侗,方岩和尚妒忌兴案者的胆艺,蓄意在炭火中暗埋了犁头、铁锅,意欲加害。这天黄昏,老降侗突然上降,发现了和尚有不轨之举,怒不可遏,火速赶到了相距60公里远的方岩。此时炼火者刚开了水火门,准备炼火,老降侗当即一马当先,赤脚冲进火堆、脚套犁头、头戴铁锅追赶和尚,和尚只得告饶,应允每年炼火时以隆重仪式迎接。”世,人民少而禽兽多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燥;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它反映了在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对火神的崇敬。这在河南陕县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器上发现的火纹,也能印证这一点。磐安炼火文化习俗起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还找不到可供查考的依据,当地父老也只是说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道不明确切的时间。但从炼火习俗主要分布在深泽、六冲、仰头、后力、屋楼等村的情况来看,可能与这些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密切相关。这六个村都在磐安金钩商周文化遗址附近。20世纪80年代曾在这附近出土了西周时期云纹铙;2005年6月~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诸永高速公路磐安段建设,在深泽金钩文化遗址——小园山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发掘工作,发现了许多印纹陶片,纹饰有方格纹、回字纹、席纹、卷云纹等,特别重要的是从剩下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2个圆形或椭圆形柱洞,柱洞内堆满熟土,而且内含木炭、炭灰、红烧土等,遗址不远处还保留一个灰坑。这充分说明了3000多年前在磐安深泽一带部落的繁荣,火已得到很好的利用,其中灰坑又可能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这同我国西南一些地区以燃烧的火焰或火塘作踩火107东方博物·第二十一辑《三捻上香》,后唱《香赞》,吟《水偈》。尔后,法师命手下举4把响铃叉,在火坛东、南、西、北处各定下一把叉。据说,定叉后,所有的妖魔鬼怪就不敢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