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生态环境状况现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绥化市生态环境状况现状分析

绥化市生态环境状况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绥化市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土地现状退化分析,并提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特点;状况分析;多样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为了快速发展,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样的粗放的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1.1小兴安岭控制区 首先是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区,海拔300—400m;其次是中部和北部丘陵漫岗区,海拔230—350m;再次是平川漫岗区,海拔150—230m,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海伦市境内总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过渡为河谷平原。绥棱境内在地质构造上分为两类:山地和台地。东北部为山地,西南部为松嫩平原东北部冲积洪积台地。由于诺敏河等河流分割,部分地区为波状台地。庆安县东部受小兴安岭控制,海拔在500m以上,最高山峰清水峰海拔820m,最低海拔163m;南部为丘陵漫岗,海拔400m左右,整个地形可分为:低山、山地丘陵、中丘、浅丘和谷平原等几个类型。 1.2呼兰河、通肯河、泥河等河流控制区 以呼兰河、通肯河和克音河等多条河流将绥化市北林区和望奎县分成三大块。东北部为丘陵高河漫滩区,中部为双河冲积平原区和西南部的河川低岗河漫滩区。绥化市海拔高程变化不大(132-226m),坡度在1-2%。望奎县海拔127-250m,坡度0.1%。 1.3岗地地区 这个区域东至通肯河,西到明水、青冈和兰西三县,与安达市交界线,所形成南北条形区域。整体以明青兰公路为最高点。本区为严重缺水地,林地少,土地瘠薄。 2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2.1绥化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 绥化市整体作为一个评价区域,统计解译后图像中提取的数据表明全市土地总面积35054.46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土地利用率为92.5%,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其中耕地面积20359.03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9.7%,属于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林地面积7576.24 km2,占市土地总面积的20.4%,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绥棱、庆安县,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68%;牧草地面积为3232.97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肇东、安达等市县。 2.2绥化市市区及所辖9个县(市)共10个评价区域,其生态环境状况分别属于“良”、“一般”二个级别 属于“良”类的评价区域包括庆安县、绥棱县2个县,占全市评价区域总数的20%;属于“一般”类的评价区域包括青冈县、望奎县、兰西县、明水县、肇东市、海伦市、安达市,占全市评价区域总数的80%。 绥化市各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于“良”以上水平。 3土地退化现状分析 3.1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 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9%,其中中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63.1万公顷,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40.2%,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69.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草地水土流失面积为272,942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65.9%。 3.2土地退化成因及危害 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到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使岩石暴露。粗放型的耕作方式、毁林、毁草、开荒和不适当的樵采、放牧,破坏了植被,工矿、交通及其它工程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均是造成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 水土流失,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1)跑水、跑土、跑肥。水土流失使肥沃的表土层变薄,甚至完全丧失,表土层下的土壤一般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其结果使作物产量下降,有些不得不弃耕。 (2)河床抬高、水库淤积、工程效益和通航能力降低。 (3)水土流失还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山区泥石流、滑坡等。沟壑日益增多,土地支离破碎,破坏生态平衡。 绥化市土地利用不合理,耕作技术落后,土地退化加剧,耕地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4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完善政策制度法规,不仅严厉查处各种无视环境的开发行为,而且还要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是生态环境保持工作应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更新理念、丰富内涵、强化管理,使生态环境保护依法行政和科研示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力争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使生态环境保持稳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才能使社会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2003. [2] 绥化市环保局,绥化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002.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