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20131220PPT.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20131220PPT

暖肾俞——温阳散寒 盘腿相坐手擦掌 掌热贴于腰肾间 上下摩擦缓呼气 温阳散寒又补气 功效: 温阳散寒。 可滋补人体元气,提高人体抵抗力。 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经穴。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 各类体质的表现——阴虚质 阴虚质(又称“燥红质”)- -形体美瘦长;性情易急躁。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 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 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失眠、便秘、口疮、慢性咽炎、糖尿病等 阴亏燥热病变及高血压等阴亏阳亢病变。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力较差,耐冬不耐夏;不耐受 暑、热、燥邪。 阴虚质养生 施养总原则:滋肾养肝,培补阴液。 饮食调养: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包括葱、姜、蒜之类),可常枸杞、麦冬泡茶饮或食枸杞菊花粥,常用食品宜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绿豆糯米、乌贼、龟、鳖、螃蟹、牡蛎、鸭肉、猪皮、豆腐、牛奶等性寒凉食物。 起居调养:居处尽量寒温适宜,空气新鲜,夏季宜阴凉,冬季注意保暖; 运动调养:宜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太极剑等并长期坚持。 情志调养:恼怒伤肝,注意调畅情志,少生气。 药物调理:保健品宜选主含熟地、鳖甲、龟板、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中成药可选择知柏地黄丸常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可选择冬令膏方调理。 穴位按摩—滋阴生津 位置: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 间的凹陷中,平对内踝尖取之。 足太阴脾经穴。 在小腿内侧,当 胫骨内侧髁后下 方凹陷处。 各类体质的表现——痰湿质 痰湿质 - -体形肥又胖;性格偏温和。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 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 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消渴、中风、胸痹等(糖尿病、高血脂、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 差。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皮肤油脂较多,眼胞微浮,容易困倦 温和稳重 对梅雨季节、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9种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WHO卫生科普健康教育基地 张晓天 博客:医者的博客 微博:医者的天空---张晓天/ 2013.12.20 上海 * 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 表 现(1) 医疗费用恶性膨胀 卫生资源分配不公 高技术滥用与浪费 医疗服务商业化 医源与药源性疾病增多…… 现代医疗危机! !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 表 现(2) 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 90年代WHO全球调查表明: 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 、环境(占17%)起到主导作用。 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是 传统的“以疾病为目的”的医学模式: 不能满足大众对健康的广泛需求。 针对亚健康或非传染性慢病无法有效控制。 (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 根本 调整 生物医学模式 以治愈疾病为目的; “以治疗为中心”。 新医学模式 以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 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 * 西医出身的卫生部部长陈竺 北京香山-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发言: (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中、西医专家)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 陈竺部长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医疗 预防 计生 指导 保健 1 康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