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颅内压增高(王红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一、颅内压增高(王红霞)

;第二十一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概念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2、颅内压正常值 ;(2)脑血容量容积代偿(2%);(3)颅内容积代偿 ;4. 颅内压增高;二、病 因;1、按不同病因; 1.头痛: 出现较早,持续性、搏动性伴阵发性加剧 2.恶心、呕吐:喷射状、小儿首发 3.视乳头水肿:客观指征,可有视力↓,甚至失明 ;正常视神经乳头;四、临床表现;五、 辅助检查;五、 辅助检查;对颅内压增高诊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确定有无颅内压增高? (二)定位诊断-主要根据体征和检查手段 (三)定性诊断-主要根据检查手段综合分析;七、治疗;七、治疗;七、治疗;A.脱水治疗:20%甘露醇、甘油果糖 速尿注射液、白蛋白;急性期或抢救时可短期大量使用 长期使用应小剂量,最好口服 停用时逐步减量 控制感染用激素,应加大抗生素量 感染控制困难时,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停用激素;C: 过度换气: PaCO2 下降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容量 D:冬眠低温疗法: 减少脑耗氧量,降低脑血流量和血压 E:巴比妥类药物: 血管收缩,Na-K 泵,抑制脑脊液生成;F: 手术:脑室外引流; 脑室腹腔分流 -----脑积水;脑室外引流;七、 护理措施; 1 体位 2 吸氧 3 饮食与补液 4 病情观察 5 生活护理;(1)意识;清醒:意识清楚 嗜睡:精神倦怠欲睡,回答正确 朦胧:反应迟纯,回答不正确 半昏迷:大部丧失,有疼痛反应反射存在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反射反应消失;正常描述:在自然光线下,双侧直径2~5mm 对光反映灵敏 注意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光反应 灵敏度 瞳孔缩小:直径2mm Hornes综合征、脑干受损 蛛网下腔出血、冬眠药物 (吗啡) 瞳孔散大:直径5mm ,脑疝、动眼神经损伤、 扩瞳剂 ;ICP早期或急性期:二慢一高(BP↑、R深而慢、P搏慢) ICP失代偿阶段: (R不规则 P快而弱 BP↓) 后颅窝占位:警防呼吸骤停 高热或体温不升:感染性?中枢性?;(4)头痛、呕吐;(二)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三)症状护理 1 高热 2 头痛 3 躁动 4 呕吐;(四)脱水治疗的护理:观察电解质及血糖的指标、记录24小时出入量、逐渐减少脱水剂的量、冬天防止甘露醇结晶; (五)激素治疗的护理 (六)辅助过度换气的护理 (七)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 第二节 急性脑疝 (acute Brain hernia);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基础 图示;小脑幕裂孔解剖图示;枕骨大孔解剖图示; 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部组织因受挤压而发生移位,嵌入颅腔裂隙和孔道,造成该处脑组织,脑神经和血管受压引起脑干损害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而产生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瞳孔不对称、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脑疝。;颅内占位性病变和引起脑水肿的病变: 血肿 肿瘤 脓肿 囊肿 寄生虫 脑损伤 脑缺血缺氧 脑炎;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下疝(最常见最有意义) 大脑镰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称为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枕骨大孔疝的尸解图片;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脑疝诊断 ; 脑疝的抢救要求能早期发现,争分夺秒进???有效的抢救,解除颅内高压,缓解脑疝。 脑疝急救原则: 1.快速静脉或动脉推注20%甘露醇和速尿; 2.已确定病变和部位,应立即手术; 3.后颅窝占位病变,可紧急行脑室穿刺引流; 4.脑疝晚期时,不放弃抢救机会,应积极抢救。;脑室外引流 外减压术(开窗减压术) 脑脊液分流术 内减压术 ;快速脱水,降低颅内压。 留置导尿,了解脱水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密切观察病情。 脑脊液引流时切忌进行腰椎穿刺。 紧急做好术前的检查和准备。 ;(一)环境准备 (二)降温方法:先药物降温后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肛温:33-34℃;腋温:31-33℃; (三)严密观察病情 (四)饮食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