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湿热.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如何预防湿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夏季如何预防湿热 安徽滁州市东营房门诊部 239000 摘要:湿气是暑天的主气,如果不注意保健脾胃,不注意除湿热,会导致脾胃受伤,继而引发更严重的湿热病。脾胃湿热证是临床中医脾胃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脾胃湿热;研究分析;概述 引言: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证的重要类型,属临床常见病证。脾胃湿热是“脾湿脏”与“胃燥腑”相济共营,“烂谷”、“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失调所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脾胃湿热证涉及的病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尤以慢性胃炎占首位。 (一)夏季湿热的重要性 在暑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注意除湿,可避免湿热缠身。暑天,酷热难耐,人们想尽办法防暑降湿。可是普通百姓则很少能想到要除湿的,只有那些稍懂些养生知识的人才会这么做。 暑期虽热,却是湿气当令的时候,这是一种很伤人的外邪,也是我所讲的重点。在《类热条例》中有这样的提示:湿热病系感受外界湿热病邪而成,即六淫中的暑、湿二气合为病,“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这说明了在暑天,暑热勾结致病的严重性。 因为暑夏季节天气闷热,雨量也较多,土地潮湿,东西容易发霉,“桑拿天”频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人不注意防暑降湿邪,极易导致湿热停滞体内而得病,比如诱发湿疹、湿热感冒、湿热痘疮等病症。 (二)脾胃湿热证的危害 脾胃湿热久蕴不去,首先五脏六腑之气血津液全被灼热,超出了身体温度所需要的温度,会造成热伤肌肤的各种病理现象,如湿疹、青春痘、黄褐斑、牛皮癣、白斑等疾病,都需从湿热去论治,方能找到治疗的奇方。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 中医理论中讲脾与湿相应,暑夏季节是健脾的重要时节,如果不注意保护脾胃,或是不注意防湿,很容易导致暑湿伤脾胃,而成脾胃湿热症。人体一旦在暑夏季节遭到湿热的侵袭,则会导致湿热相蒸,青春痘、头发油腻、脱发,中暑、头昏、热痢等问题就会相继出现。久而久之,湿热结伴,相互蒸腾,容易损伤五脏六腑,引起全身不适。 (三)如何判定身体是否有湿热 要从身体的诸多症状进行考虑。在暑夏季节,不仅要防暑降温,还要健脾养胃、除湿邪。临床可以参考的症状还有:1.湿热天多犯病。2.犯病时,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3.食欲下降,口渴恶心。4.发热怕冷交替。5.多午后发热,并不因出汗而减轻。6.尿频、尿急,涩少而痛。7.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但是无论身体出现什么湿热症状,一定要综合辨证施治,方能确定准确的病因病情,尤其是涉及是湿重还是热重,是上寒下热,还是上热下寒等问题时,都必须明辨病因病症,才能准确对症治疗。所以湿热病多复杂,自查时,要考虑每一种病症都可能有湿热的情况。除了上述典型的一些症状外,最好的确诊方法就是身体不舒服时,请教中医师进行诊治。 (三)夏季湿热的预防措施: 酷暑时节,为了避免湿热伤身,需要注意: 1、不要贪凉 用冷水洗澡,一天吃十来根冰棍,过食冷饮等都对身体有伤害,所以一定要避免。 2、学会“逆法养生” 热天不要因为怕热就多贪凉,反其道而行之,如热天吃点姜、蒜,除湿,杀菌;喝温的淡茶水更解渴,更保护脾胃,避免过冷导致湿邪伤身。每天晚上坚持用热水泡泡脚,这对防治湿热缠身也有益。 3、平常避免风邪、寒邪、多出汗 晚上睡觉不要睡在风口,注意盖好被子,穿好衣服,避免风邪直吹人体而引发疾病。还要注意不穿湿衣,衣服要穿干燥的、棉布的,吸汗、排汗比较快,长衫也没问题,重要的是宽松、舒适。一早一晚适度运动,出点汗更易健康除湿、排热。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中医有句俗语叫作“夏不坐木”,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 4、清淡饮食 饮食上应尽量避免肥甘生冷,以清淡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如果有脾虚湿困时,应健脾祛湿,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做到了这些,你就能很好地在入夏季节防止湿热缠身,保持身体安康。 参考文献: [1]陈小玲.清化饮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黏膜蛋白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13(08):123-125 [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