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1年和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docVIP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1年和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1年和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1年和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雷务年 潘朝庆 黄华国 石威 谢艳芳 (钦州市钦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 了解钦北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掌握分析本辖区食品安全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2011年-2012年在钦北辖区内10大类186件食品,对9种目标致病菌和一种寄生虫进行检测。结果 186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19株。其中阪崎肠杆菌5株,蜡样芽胞杆菌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3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创伤弧菌1株,沙门氏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结论 钦北区居民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督管理部门应提供有效的监管措施,避免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022-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供应愈发丰富,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摸清本辖区食品污染物情况及其污染环节与来源,评估食品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对本辖区10大类食品进行了9种食源性致病菌和一种寄生虫的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食品种类和来源 于2011年和2012年每年的二、三、四季度在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集贸市场、超市、饭店等无菌随机采集熟肉制品和婴幼儿食品等10大类食品共186份样品,根据不同的样品检测不同的致病菌。 1.2 培养基及诊断试剂 按照广西食品安全监测方案的要求采购和选用培养基。其中沙门氏显色琼脂、大肠杆菌O157显色琼脂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显色琼脂采用法国科玛嘉生产的培养基;血平板采用郑州安图公司的产品。肠杆菌科和弧菌科、单增李斯特菌生化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成套API试剂鉴定卡;血浆凝固酶由青岛海博公司提供,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公司,其他干燥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均采用北京陆桥公司的产品。 1.3 检验方法 依照卫生厅统一下发的2011年版2012年版《全国食源性致病监测手册》[1]进行。 1.4 质量控制 每批次检测均按要求用对应的标准菌株作质控对照,所有检出的致病菌均要求做好记录并上送广西CDC进行复核。 2 结果 2.1 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2011年和2012年共检食品186份,检出食源性致病19株,总检出率10.22%。2011年和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7.29%(7/96)和13.33%(12/90)。具体检出结果见表1。 2.2 不同种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 10大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最高为熟制米面制品22.73%(5/22),婴幼儿食品21.88%(7/32)次之,其它生食性动物水产品(淡水)为20.00%(4/20),生食果蔬(包括果汁)各9.09%(2/22)、熟肉制品3.12%(1/32)。速冻熟制米面制品(0/12)、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0/12)、蛋制品(0/12)、糕点及饼干(0/12)和焙烤食品食品(0/10)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 2.3 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采样地点的分布情况 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采地点的分布情况不同,以小餐饮店最高16.67%(7/42);其次为农贸市场9.09%(4/44);超市食品8.33%(7/84);饭店6.25%(1/16)。 3 讨论 钦北区2011年~2012年监测的9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除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及寄生虫类的华支睾吸虫未检出外,其他均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达10.22%。 沙门氏菌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引起人类疾病的食源性致病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亦是我国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虽然监测结果显示这几种菌检出率不高,但是1株沙门氏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5株蜡样芽胞杆菌和2株单核李斯特菌,均是从湿米粉和生食果蔬类等直接入口食品中检出,提示此类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众多,金黄色葡萄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生命力强,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4℃仍能生长和繁殖[3]的细菌,更增加了这几种细菌对直接入口食品的危险性。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与管理,提高此类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素养,保持工作环境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