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馆的经营管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艺馆的经营管理

第七章 茶艺馆的经营管理 [ 教学要点 ] 茶馆的发展历史、茶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筹备;茶艺馆的开业准备内容 ;茶艺馆的经营管理;知名茶馆的经营特色。 [ 教学时数 ] 6 学时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中国茶馆演变 第二节 茶馆的类型 茶艺馆的筹备 茶艺馆的开业准备内容 茶艺馆的经营管理 知名茶馆的经营特色。 [ 考核要求 ] 领会:茶馆的发展历史,茶馆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识记:茶馆的类型,茶艺馆的开业准备内容。 运用:茶艺馆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中国茶馆演变(第一次课) 饮茶始于中国,中国茶馆多,茶馆文化丰富,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是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茶馆是随着饮茶的兴盛而出现的,是随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从古到今,茶馆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不仅具有各个时代的烙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得茶馆由单纯经营茶水的功能,衍生出了诸多其它的功能。 中国的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衍于近代和解放初期,神采再现于当代。它应运而生,不断地柔和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无间断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又杂汇有各地的奇风异俗,形成综合性的茶馆文化。 茶馆,古代称为茶坊、茶肆、茶寮、茶店、茶社、茶园、茶铺、茶室、茶楼等。茶馆直到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崇祯癸酉年,有好事者开茶馆”在文献典籍中出现,清代成为惯称。 从茶馆——茶艺馆,中间一个字的横插,经历了一千多载,却体现出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反思,对现代茶馆业的定位。探讨茶艺知识,以善待人心,体验茶艺生活,以净化社会,研究茶艺美学,以美化生活,发扬茶艺精神,以文化世界。 古人有“酒楼茶肆”,现在酒楼与茶馆共存。 一、茶馆的萌芽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公元265—316年)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茗所钱,散路旁孤贫人”。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二)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旧唐书·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新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应多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陆羽形置汤突间,祀为茶神”。(陆羽为孤儿,被智积禅师收养),建成于癸年、癸月、癸日命名为“三癸亭”,是陆羽在杼山妙喜寺旁设计建筑的一座茶亭。 施茶亭:寺院禅僧施茶水,叫施茶僧。茶寮之名为唐玄宗849年洛阳有一僧年120岁,宣宗问他怎么长寿,僧曰:“素不知药,性本好茶,入或出亦日遇白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十碗”。玄宗赐茶50斤将其饮茶之所命名为茶寮(僧寮)。 (三)茶馆的兴盛(公元960—1279年) 唐朝经“安史之乱”后进入五代十国(902—979)这期间南方制茶业最为发达,当时茶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品。撑起宋代茶文化兴盛局面,茶叶品种很多,仅精品、名牌就有90多种,福建建安龙风团茶黄金2两/斤。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民俗风光画,手工业、酒楼、药铺、十字路口红茶铺,众多茶旗在空中摇摆。 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一般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