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观察
周云福
南京康美美容医院江苏南京210002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14-01
1一般资料
本人通过临床2010年~2012年近三年的治疗统计,观察到黄褐斑好发于年轻女性,并多与月经不调相关。因现代女性肩负工作、家庭双重压力,易出现内分泌失调。从中医角度看:内分泌失调是由气血瘀滞所造成。分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1情志不遂、情绪失调:如脾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精神上的不调和易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气机逆乱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
12劳伤脾土: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胃功能受阻受损,产生血虚血亏。
13外感六邪:女性在经、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中易受风、寒、暑、湿、燥热、外邪的侵害,导致气机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症状出现。
据有关资料统计:妇女疾病中有70%究其原因与情志失调有关。妇女黄褐斑中青年女性患病率在28%,其中30%左右同时患有子宫肌瘤、乳房肿块、卵巢囊肿或其他妇科病。
2中医辨证施治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本病因气郁致病者十之六七,肝主一身之气机,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故要善于理肝、调肝。常以开郁为先,使升降出入之气机,复其常、病自愈。本人立法选方以和缓为准,不孟浪从事。用平淡轻灵之品,拨动气机。重视肝郁与肝肾亏损、血脉瘀滞之间的联系。在治疗用药上喜用花类药物,即可疏肝理气、又能升发脾气,而无伤阴之弊。配伍得当,具有疏木培土、泄木和胃的作用。使肝气畅、脾气疏、三焦通利而正气平和。常用药物:如代代花,香气浓郁、善于疏肝解郁,治疗肝失条达较好。佛手花治胸胁气滞,长于降肺气。川朴花治胸胁中满,具有升发脾气之气,多用于脾湿不运为佳。玫瑰花理气散郁为主,偏于血分。花类解郁药尤以水亏木旺而又有肝气郁滞者最为合适,贯穿在整个临床治疗中。
3治疗结果
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
典型案例:
案1:吴XX、女、30岁、初诊日期2010年8月7日、主诉:面两颧部黄褐斑已两年,患者从2008年开始面部出现黄斑,后渐加重成黄褐斑,以两颧部最为明显渐向四周蔓延,有似妊娠,实际未怀孕。苔薄白质淡红,脉弦滑。中医辨证:气血瘀滞。治法:理气活血消斑。方药:紫胡6g,当归10g,赤芍10g,佛手花4g,代代花3g,玫瑰花5g,川芎6g,川牛膝12g,丹参12g,枳壳10g,泽兰10g,炙甘草6g,治疗经过:服上方14剂后面部色斑渐消退,再予下方继服: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川牛膝10g,丹参12g,川朴花3g,玫瑰花5g,佛手花4g,瞿麦10g,益母草15g,生地15g,生甘草6g,上方继服20余剂,面部黄褐斑已基本消退。一年后随访,面部黄褐斑消失后未再复发。
案2:陈XX、女、33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17日、主诉:面部起黄褐斑伴月经紊乱两年。现病史: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月经先后不定期,以后错为多见,经血量少、色黑、行经3~4d并伴有小腹隐痛,同时面部起黄褐斑,以两颧部最为明显,形似蝴蝶,渐加重。平时心烦急,大便两日一行、偏干。口腔时有溃疡出现。苔薄白质暗红。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治法:理气活血、调理冲任。当归10g,川芎6g,益母草15g,瞿麦10g,丹皮10g,炒白芍10g,玄参12g,瓜蒌皮10g,川朴花3g,玫瑰花5g,佛手花4g,生甘草6g,治疗经过:服上方14剂后,面部斑色明显变淡。月经来潮量较??往多,腹痛明显好转。情绪不烦躁,口腔溃疡未发生。大便每日行、不干燥。再予下方继服: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益母草15g,泽兰10g,红花6g,佛手花4g,玫瑰花5g,玄参12g,石斛10g,白芷6g,柴胡10g,上方继服月余后,面部色斑基本消退。一年后随访:月经基本正常,面部色斑退后未复发。
4体会
面部黄褐斑病虽小,但对患者的精神情绪影响较大。多因气滞血瘀、肝气不疏、情志所致为多见。另外本病与月经、妊娠相关连。冲任失调或妊娠后血以养胎,不能上荣于面,气血失和,故面部生黄褐斑。治疗上以理气活血、调理冲任、清解郁热为主要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姚庆云.治疗98例黄褐斑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21(6).
[2]李秀敏.70例黄褐斑的辨证施治[J].中医杂志,1986,38(3).
[3]龙家俊.消斑汤治疗黄褐斑105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