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248例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结果以及耐药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分析248例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结果以及耐药性
张鸿雁1 刘政军2
(1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118000;2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1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膜囊分泌物细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患者248例,对其结膜囊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其鉴定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结果:248例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G+135株(54.4%),前三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G-113株(45.6%),前三位分别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G+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加替沙星耐药率最低;G-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可分析细菌类型及分布,有助于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早起期行细菌培养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结膜囊 分泌物 细菌培养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13-02
外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多,数量大,而眼结膜囊是直接与其接触的,故受到细菌污染的风险很高,正常人结膜也携带有一些细菌,但不致病,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则细菌大量繁殖,即引发感染,导致细菌性结膜炎等疾病[1]。另外,医护人员、新生儿等也易发生结膜感染,滥用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故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是极其必要的。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患者248例,对其结膜囊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其鉴定结果及细菌耐药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48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怀疑眼部细菌感染的患者,均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男105例,女143例,患者年龄3个月-64岁不等,中位年龄43.6岁。患者表现为流泪、视物模糊、大量炎性分泌物。患病类型方面,有136例患者确诊为细菌性结膜炎,其中75例患者为新生儿,41例患者为医务工作者,其他132例。其余112例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行细菌培养。
1.2 方法
1.2.1 取样:以无水菌生理盐湿润眼部,轻轻将结膜囊分泌物擦拭干净,用无菌棉签于结膜囊处旋转蘸取分泌物,尽快送检。
1.2.2 细菌培养:将标本置于牛肉汤或液体增菌培养基培养,温度35℃,时间20-22小时。培养结束后,转入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当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时,进一步行药敏试验。
1.3 判定指标
以抑菌环直径判断药物敏感性,抑菌环大于15mm为敏感,小于11mm为耐药,二者之间为中度敏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0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8例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135株(54.4%)革兰氏阳性菌(G+)及113株(45.6%)革兰氏阴性菌(G-),具体见下表。
表1.135株革兰氏阳性菌(G+)分离率前六位。
3 讨论
248例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35株(54.4%)革兰氏阳性菌(G+),前六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其他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G-113株(45.6%),前五位分别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聚团肠杆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3]。
在细菌耐药性方面,结果显示,很多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G+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83.6%。对加替沙星耐药率最低,为23.5%;G-对苯唑西林耐药率相对较高,约为63.4%。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葡萄球菌,但效果较好,耐药性较低[3]。
综上所述,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可确定细菌类型及分布,有助于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慎重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
参考文献
[1] 黎明,林跃生,陈家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6):466-467.
[2] 李然,王宁利,王智群,等?98例医务人员眼结膜囊细菌学分析[M]眼科 论著,2007,16(2):129-131.
[3] 李峰?256例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和耐药性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医学检验,2004,2(5):460-46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