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散结方治疗囊肿型痤疮 43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痰散结方治疗囊肿型痤疮 43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化痰散结方治疗囊肿型痤疮 43例 谭文英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4-0137-02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严重者可形成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而囊肿型痤疮以炎性结节化脓为其临床特点,愈后常留有疤痕,临床治疗颇为棘手。2007年3月~2007年9月,我科采用化痰散结方治疗囊肿型痤疮4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皮肤病学》中有关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脓疱型痤疮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6~35岁;病程均发生在2周以上,且至少在1周内未用过各种内外药物治疗。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9例,女14 例;年龄17~35岁,平均25岁。 2 治疗方法 采用著名皮肤病专家朱仁康中药化痰散结方。药物组成:归尾、 赤芍、桃仁、红花、炒三棱、炒莪术、海藻、昆布、 夏枯草、陈皮、制半夏每日取免煎中药颗粒1剂,沸水200ml冲泡,分上下午两次温服。综合皮肤护理及心理疏导法:常规消毒皮疹处,采用粉刺挤压器选择性地对脓疱施挑刺挤压术,如脓疱周围炎症明显者,仅作挑刺不行挤压;若脓疱深在,形成脓肿者,扩大挑刺口,尽量放净脓液,隔3日挑刺排脓1次。耐心疏导和解释:使患者了解痤疮发病因素、发展和防治方法;树立信心,消除其影响病情的消极情绪。包括性情急躁、精神紧张、情绪忧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品, 少吃甜食;忌用油性化妆品,忌接触易诱发痤疮物质,如洗涤剂、矿物油等。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早晚温水洗脸,避免热水过度洗烫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 养成良好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治疗6周为1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拟定:痊愈:皮损全部消退 ,无新疹出现,仅遗留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 70%以上,新出皮疹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30%~69%,新出皮疹少于 10个;无效:皮疹消退29%以下或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4 结果 43例中,基本痊愈24例,显效16例,进步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3 %。 5 讨论 痤疮是毛囊皮质腺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常与性激素分泌失调、皮脂分泌亢进、毛囊角化过度和毛囊内微生物生长过度等因素有关。由于饮食多元化、过度使用化妆品及乱用药物等因素,使中、重度痤疮发病率增高,且患者有大龄化趋势。临床中重度痤疮皮损较重,多伴有结节、囊肿、脓肿。《外科正宗》认为本病由血热郁滞不散所致 。笔者认为,应从热、从痰、从瘀来辨证,热郁痰凝血瘀是中、重度痤疮的基本病机 ,故创立复方化痰散结方以活血化淤,消痰软坚。炒三棱、炒莪术、海藻、昆布清热解毒散结 ,陈皮、制半夏化湿消痰 ,夏枯草清热消肿散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散结消肿,甘草清热和中调诸药。通过临床观察,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低,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良方,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罗汉超,陈德宇.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1.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 ].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64 -1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9-90. [4]许建平,李恳.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严重型痤疮58例[J].现代医学卫生,2005,2116:2183. [5]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671. [6] 谭新华,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北京: 人民???生出版社,1999: 896.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