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窦炎.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窦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窦炎 王晓燕1 张罗2 范尔忠2 李颖2 张盛忠2 (1辽宁省朝阳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朝阳 122000;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 100041)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176-02 嗜酸性粒细胞是调节变应性反应的重要细胞。Chromos-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能够准确辨别嗜酸性粒细胞,从而反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状况[1]。1994年Newman[2]等发现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鼻窦CT结果之间有相关性。1995年Baroody[3]等也发现CRS儿童患者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正常鼻窦组织中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活化和脱颗粒,释放MBP和ECP等碱性蛋白,这些物质在鼻腔上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一些重要的炎性和细胞调节因子,特别是IL-3、IL-5和GM-CSF。它们在体外能够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代谢功能,对嗜酸性粒细胞向特定组织位点移行亦有作用[1]。 有些作者[4]指出在CRS病人的黏液中存在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并提出假设:这些细胞对抵抗黏液中的真菌菌丝有免疫防御作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晶体的存在被认为是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形态学特征,且经常可以看到。近年来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描绘了黏液中真菌菌丝周围的嗜酸性粒细胞迁移的特征。按照他们的假说,大多数伴有或不伴有息肉的CRS的病人都要被归入嗜酸性粒细胞性真菌性鼻窦炎。尽管此观点仍处于争论中,但嗜酸性粒细胞在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置疑。 Temkin[5]等指出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涉及变应性反应的后期阶段是通过两种机制实现的:(1)被认为通过释放阳离子蛋白相关的颗粒引起损伤;(2)通过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如白细胞三烯等,这些介质具有靶向治疗作用。实际上许多种形式的研究来评估这些代谢产物的活性和对变应性反应的影响是通过衰减自身活动来实现的。近年来Saito[6]等对患有CRS的儿童和成人的鼻窦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进行比较,结果是从19个患有CRS的儿童(平均年龄3岁)取得鼻窦活检标本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比成人组的低。目前一致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方能导致炎症过程。因此,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处于活化状态可能比单纯的数量增加更有意义[1]。且有人研究表明在鼻窦CT的表现上支气管嗜酸性粒细胞和鼻窦黏膜的厚度有直接关系。 多数作者强调了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鼻窦炎病理学的突出作用以及表明CRS病人的鼻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且不依赖于变应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可能是这两个疾病的共同点,因为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伴有细胞外主要碱性蛋白的沉积表明在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之间黏膜损伤的相关性,同时在两个疾病中都作为效应细胞。 有人提出AR和NAR慢性鼻窦炎病人鼻内镜术后有无症状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且嗜酸性粒细胞与鼻痒、喷嚏、嗅觉减退、面胀及总的症状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参 考 文 献 [1]张罗,韩德民.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与白细胞介素5表达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3):170-173. [2]Newman LJ, Platts-Mills TA, Phillips CD,et al. Chronic sinusitis: relationship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to allergy, asthma, and eosinophilia. JAMA,1994,271:363-367. [3]Baroody DL. Chronic hyperplastic sinusitis:association of tissue eosinophilia with mRNA expression of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ed factor and interleukin-3.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5,92:39-48. [4]Watanabe K, Misu T, Ohde S,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eosinophils migrating around fungal hyphae in nasal discharge.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4,113:200-204. [5]Temkin V, Aingorn H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