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阿糖胞苷皮下注射的镇痛效果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阿糖胞苷皮下注射的镇痛效果观察
刘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邮编 210008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对减轻儿童皮下注射阿糖胞苷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30例使用阿胞苷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给药,即早上采用普通注射法,晚上采用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注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的疼痛情况并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皮下注射阿糖胞苷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
关键词: 皮下注射;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疼痛;
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该药采用皮下注射时注射时间长周期为七天,患儿疼痛难忍,有成人形容注射时似刀割样疼痛[2], 儿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现存的疼痛状况,常常哭闹拒绝注射,影响了患儿和家长的情绪。为此,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注射阿糖胞苷的患儿,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观察阿糖胞苷皮下注射时患儿疼痛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 年龄5-12岁,所选患儿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医嘱下达阿糖胞苷注射治疗; 患儿及其家属愿意配合观察。
1.2 方法
将30例患儿均予皮下注射盐酸阿糖胞苷,采用自身对照法,早晨采用普通注射法: 即皮下注射常规方法,稀释后直接注射,选取上臂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边注射边与患儿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注射完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适度按压注射处。晚上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2 cmtimes;2 cm,厚度约2 mm,其上用保鲜膜覆盖,30min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注射。依此交替进行,每天注射两次,持续 7天,每种方法各注射7次。注射部位均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由固定的责任护士注射操作。
1.3 疼痛判断标准 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3]。
用从微笑到哭泣不同表情表达疼痛,首先向患儿及其家长解释表情量表上各种表情代表的意义0级:非常愉快,无疼痛;2级:有一点疼痛;4级:轻微疼痛;6级:疼痛较明显;8级:疼痛较严重;10级:剧烈疼痛。然后让患儿指出那种表情最能代表自己的疼痛[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17.0软件完成分析。
2 结果
患儿注射时Wong-Baker量表评估比较
组 别 0级 2级 4级 6级 8级 10级 合计
普通 0 6 3 14 6 1 30
改良 4 20 3 2 1 0 30
2=25.11,Plt;0.01有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时间长,注射阿糖胞苷疼痛较重且难以忍受。临床工作中护士为患儿注射时往往需两人以上协助完成,心理紧张或恐惧等都会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影响疼痛的感受度。儿童受到反复或强烈的疼痛刺激会导致荷尔蒙分泌紊乱,这将会造成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且有可能持续到成人阶段[5]。本观察结果显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应用使小儿在注射时因麻醉浅表感觉神经阻断了痛觉反射的形成[6]从而达到无痛或微痛的效果,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7],。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注射阿糖胞苷,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注射给药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年龄5-12岁,儿童对疼痛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故对结果可能会有些影响。
[1]刘新民,袁晓??,张强等.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J].中国药房,2012,23(20):1858-1860
[2]曹习平,刘丽英,云昭慧,孙建云等.冷敷法与普通法皮下注射阿糖胞苷的疼痛程度比较[ J].中国药业,2012,3(21):85
[3]工建光,连庆泉,张冰.小儿疼痛的评估[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21 (11):711-712.
[4]Wong DL,Baker CM.Pain in children:comparis on of assessment scales.Pediatr Nurs.1988 14:9-17
[5] Loizzo A,,Loizzo S,Capasso A. Neurobiology ofpain in children:an overview. Open Biochem J,2009, 24:18一25.
[6]邱树华,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8-199.
[7]左焰,曹阳,黄济宁.局麻霜临床用药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