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康复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腰痛的康复治疗

下腰痛流行病学研究 及护士在预防中的角色与作用 主要内容 下腰痛的概述 下腰痛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护士在预防下腰痛中的职责及作用 概述 危害!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美国每年有1900万人受威胁;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 是55岁以下人群失能最常见的原因, 5%~85%的人群曾经遭受下腰痛的困扰, 15%~20%人群每年遭受下腰痛的困扰。 概念 下腰痛:以腰背部疼痛或不适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或症状综合症。 职业性腰背痛:国内尚无明确定义,日本整形外科协会将由于不同职务或劳动工作而产生、恶化的腰背痛称为职业性腰背痛。 疼痛特征: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胀痛,其次为痉挛牵扯痛和持续固定痛;疼痛频率以不定时、断断续续发作和偶尔发作为主,持续性或周期性发作的较少;最严重的疼痛程度一轻、中度为主,仅有9%的骨科护士感觉重度或剧烈疼痛,而大多数时间的疼痛程度以轻度为主。 下腰痛所致功能障碍:带来疾病负担,工作能力下降,造成离职想法,导致缺勤增加。 常见病因 先天性骨发育异常 损伤性(急、慢性损伤) 退行性(最为多见) 炎症性(特异性炎症) 代谢性 肿瘤性 其他:内脏、肢残等 Low Back Pain ↙ ↘ 下腰痛? → 下背痛 (《国际疾病分类10版》) 生物力学的改变始终是一重要原因,下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改变无可避免地导致组织病理、生化、解剖等方面的问题,并互为因果,导致下腰痛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椎间盘力学特性的改变   椎间盘维持着中轴骨髂的正常功能,通过相邻的椎体来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   椎间盘允许椎骨间相互运动,从而使脊柱具有柔韧性,同时还可以吸收分布到脊柱上的纵向载荷和能量,其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这多种功能。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椎间盘的物理变化(如脱出)一方面是因为腰椎运动环节承受了较高的旋转负荷所致 腰椎段运动环节的组织在全身51Hz自振动频率运动中有最大的受伤可能性 许多交通工具的工作频率都接近于人体自振动频率,因此,汽车司乘人员最易患腰背损伤疾病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椎间盘退变与疼痛 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使神经末梢敏感的介质的释放和神经血管向退变椎间盘内生 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引发了椎体、椎间关节、脊柱韧带及肌肉的受力和排列的改变 椎间盘对所承受的负荷进行吸收和分散的能力降低。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小关节突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不稳定因素   腰椎段起作用的每一块肌肉都是附着于运动环节后部组件的某处。作用于棘突和关节突上的肌力最终都被传递到椎弓板上。 下腰痛生物力学的特点 下腰椎肌性稳定与腰腹肌训练的必要性 脊柱的稳定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包括椎体、椎间小关节、椎间盘和韧带的被动骨髂韧带系统; 2·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主动系统; 3·位于肌肉、肌腱和韧带中的各种张力传感器 下腰痛大多数发作是与腰部软组织的长期使用,过疲劳有关。 故强调下腰痛患者的休息尤其是平卧的休息,这时的椎间盘所受的压力为最小,仍然受到重视。 疼痛机制: 急性后腰背痛(伤害性)、 慢性后腰背痛(神经病性)。 与痛传递路径的功能失调有关 护士人群发病率:大陆43%~70%、 法国57%、 德国61%、 香港90%~92%。 与研究方法和对职业性腰背痛的定义不同有关 其他人群发病率: 工业行业职工11.53%、 飞行员32.3%、 中学生55.1%、 汽车驾驶员57%~82%。 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段 20~40岁多见; 发病次数 48.26%的患者5次; 病程 20.43%的患者1个月, 7.83%患者10年; 特点 28.7%的患者连及下肢 疾病危害: 香港 50%护士影响睡眠、行走、工作和业余生活; 美国 12%的护士由于背部损伤而离职; 45岁以下人口 活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 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 手术治疗的第3位原因, 住院的第4位原因。 骨科护士----高危人群 骨科护士下腰痛趋于年轻化:25±5.5岁VS35~55岁(普通人群); 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 职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生活嗜好) 年龄因素: (1)据Taimela等的流行率统计:10岁以下7%,14~16岁18%; (2)国外文献报道:青少年中下腰痛发病率为30~55%; (3)国内对成年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腰痛的好发年龄30~55,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