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PPT.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PPT

E、结合有关理化检查,以期明确诊断,有助于辨证论治,与判定预后。 a、凡经常性头痛,测BP,BP↑者提示高血压头痛 b、中年以上患者,头痛伴眩晕,视物昏花,眼底检查,提示动脉硬化,血检胆固醇,甘油三脂,↑为脑动脉硬化症。 c、头痛明显出现在用眼力后痛剧,休息后减轻,痛处在眼眶,眼球及额部周围多属眼病。应做眼科检查 d、头痛伴鼻塞、流脓涕,或鼻周围有压痛者,多为鼻窦炎或付鼻窦炎应做五官科检查 e、一侧头痛或左或右,可根据疼痛特点,区别三义神经痛或偏头痛。 f、头痛呈进行性加剧,活动为甚,呕吐,视力减退,眼底检查,视孔头水肿,应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需做颅脑CT或颅脑MRI等。 g、起病已久,头部隐隐昏痛,伴有思想不集中,健忘失眠,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应考虑N官能症。 h、头部突然剧痛,项强,高热,昏睡,喷射性呕吐,应考虑急性传染病等,流脑,乙脑等需检WBC+DC及脑脊液。 2、治疗 治则 本病的发生是因脉络痹阻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成,因此治疗时必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或通络利窍,补虚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临证时外感头痛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头痛者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 分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证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证型的特点 a、头痛起病较急(发病特点) b、头痛剧烈有拘急收紧感,痛连项背,遇寒尤剧,常喜温。 c、兼有风寒表证,恶风畏寒,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侯分析]: 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引巅顶,循颈下及项背。风寒之邪,循经上犯巅顶,阻遏清阳,壅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头痛,且痛多见为后脑连及项背。寒主收引,故痛有拘急或收紧感。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寒。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寒为阴邪得温则散,故得温其痛可减,故常喜棉裹头以缓其痛。无热,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皆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止头痛 方:川芎茶调散《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 处方例举: 荆芥10 防风6-10 白芷10 羌活6 川芎9 薄荷6 苦丁茶10 细辛2 甘草3 加减法: 若寒邪较重,头痛剧烈,遇寒即发,应加重温经散寒之药,即重用细辛至5g+桂枝。 若寒邪侵犯厥阴肝经,引起巅顶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治当温经散寒,方用吴茱萸汤加减,药物如下:吴萸3-6、党参15、生姜10、红枣10、半夏9、甘草3、藁本15、川芎9,鹿角霜30 风热头痛: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本型的特点 (1)起病急骤 (2)头痛为灼痛,胀痛,甚则头痛如裂 (3)兼有风热表证,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鼻流浊涕,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症侯分析 风热之邪上扰,壅塞经脉,清空失旷,故头痛如裂、如灼,面红目赤;风热之邪袭表,邪正相争,故有恶寒发热,风热为阳邪,故以发热为主。热盛伤津,则口渴欲饮。风热上干于清窍,则鼻流浊涕。大肠津伤、肠道失润则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方药: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鑑方] 处方例举:川芎9、白芷12、菊花9、羌活6、薄荷6、连召15、石膏30、桑叶9、藁本9、甘草3、蔓荆子12。 方义:桑叶、薄荷、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藁本、羌活、白芷、蔓荆子、加强桑菊疏风止头痛之作用。连召、石膏清火,川芎止头痛,甘草调和药,上药共起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而止头痛之功。 加减法: 1、热甚伤津,上症兼见舌红少津,可加石斛、芦根、天花粉等 2、若兼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风湿头痛: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本型特征: (1)头痛如裹; (2)湿邪见证; (3)有冒雨淋水之病因。 [分析] 风湿侵袭头部,清窍被蒙,故头重如裹。 脾司运化主四肢,湿浊中阻,郁阻脾阳,故见四肢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则脾不能分浊泌浊,故大便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证。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方药] 羌活胜湿汤 [加减法] 1、伴呕吐,加降逆止呕,姜半夏,姜竹茹 2、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而便溏者加平胃散,苍术、川朴、陈皮、枳壳等燥湿宽中 3、湿郁化热,兼见口苦纳呆,烦闷,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川连、栀子、黄柏、半夏,清化湿热。 4、夏季暑湿内侵,症见头痛、身热、汗出不畅,口渴胸闷,干呕不食舌苔黄腻,脉濡,宜清暑化湿,方用黄连香薷饮加藿、佩、荷叶等。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证状: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口苦面赤,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