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一个世纪的回顾.doc

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一个世纪的回顾.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一个世纪的回顾

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一个世纪的回顾 张敏杰 ?  在中国,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从有关论著来看,早在本世纪初,讨论婚姻家庭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热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影响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家庭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社会学的被取消而停止了活动,但各级政府部门对家庭的调查却从未中断过;在五六十年代,仍有许多涉及婚姻和家庭问题的书籍出版;自70年代末社会学恢复以来,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进入了兴旺时期。 ?????? 一、20世纪上半叶对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概况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延续了二千余年而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中国传统家庭也在世纪之初发生了剧变。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组织的“细胞”和“元素”,既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特点,也反映社会上层建筑的特点。20世纪上半叶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号召进行“家庭革命”,变革封建婚姻家庭制度   早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婚姻家庭问题就被维新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了。随后,突出妇女在家庭革命中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大量出现,1904年4月《妇女界》发表了丁初我写的《女子家庭革命说》,把女子在家庭革命中的地位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陈王在《觉民》1904年1期~5期合订本上发表《论婚礼之弊》,在对东西方的婚礼风俗作了比较研究之后,指出封建婚姻之弊。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点燃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之火焰,吴虞、严恩椿、鲁迅、周作人、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批文化人疾笔著文,猛烈批判封建的家庭制度和伦理纲常,揭示了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腐朽本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家庭变迁历史的新阶段。1919年11月,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等报刊接连发表10篇文章,对包办婚姻展开了全面的批判。以五四运动为契机,城市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自觉挣脱家庭束缚,他们走出家庭,投身革命洪流,使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巨大冲击。   2.调查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现状,传播新的婚姻家庭观念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易家钺译爱尔华特的《家庭问题》,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时代丛书》之一种出版。该书是适应“五四”运动以后,知识分子大都注意社会问题研究的需要而译。易家钺致力于研究家庭制度与家庭问题,还组织了家庭研究社,编印《家庭研究》月刊。他的书虽然有“乌托邦”思想,但在“五四”以后对青年男女关于西洋家庭与婚姻观念还是有很深的影响,可称之为是国内研究家庭问题的专门学者。1922年,易家钺与罗敦伟出版了合著《中国家庭问题》,书中自始至终诅咒传统家庭制度,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乌托邦”思想。1923年晏始在《家庭制度崩坏》[1]一文中提出:要改造中国的大家庭制度,就人类进化史来看,家庭制度虽然是许多年来人类的生活形式,但随着文化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这种形式便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般要求,而有非崩坏不可之势了。父权的大家庭制在中国已难以维持,应代以“欧美式以个人主义思想为中心的小家族主义的新生活形态。”1927年以燕京大学社会学会名义创办的《社会学界》,发表了许多研究婚姻家庭妇女问题的文章,“有许地山的《现行婚制之错误及男女关系之将来》;陈利兰的《中国女子对于婚姻的态度之研究》;黄乃汉的《中国离婚法发达史》;雷洁琼的《中国家庭问题研究讨论》;陈怀桢的《中国婚丧风俗的分析》;费孝通的《亲近婚俗之研究》;刘纪华的《中国贞节观念的历史演变》;姚慈蔼的《婆媳冲突的主要原因》;葛家栋的《燕大男女对于婚姻态度的调查》;麦债曾的《北平娼妓调查》。”[2]这些文章,揭示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婚姻家庭问题,憧憬新的美好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到来,对传播新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3.批判贞操观念,把家庭、性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封建性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以贞操观念作为分析的突破口。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首先刊登周作人翻译的日本女学者与谢晶子的《贞操论》[3].接着,胡适发表《贞操问题》,鲁迅也以“唐俟”为笔名发表了《我之节烈观》。   把婚姻家庭问题、性问题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和研究,扩大了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的视野,也使研究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设置的一些禁区。陈东原著的《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上海,1928)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古代贞操观念的演变过程。在北京大学任哲学教授的张竞生,也写了不少性科学书籍,大力提倡性教育,并组织性科学研究会。在二三十年代,涉及性问题和性教育的书籍主要有《性教育的理论》、《性教育概论》、《性教育与学校课程》、《现代青年性教育》、《性教育》、《性教育法》等。   4.提倡离婚自由,促使婚姻的基础由经济移向爱情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