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的研究-文献综述.doc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的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的研究-文献综述

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业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合作导师 职称 论文题目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的研究 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国外资本加快了进军内地市场的步伐,使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融资偏好的研究不仅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指导上市公司合理的选择融资结构,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主要融资理论 西方金融界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融资理论。 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共同发表了被尊为融资理论奠基之作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的无税模型,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也被普遍认为是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起源。 紧接着,Modigliani and Miller(1963)提出修正后的MM定理,引入公司税,得出负债会因为其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而增加企业价值的结论,即负债也大,企业价值越大。当企业的负债率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融资成本则最小,即最佳融资结构应当全部时债务,而不是发行股票。 Robichek and Myers(1966) and Myers (1984)提出财务权衡理论,进一步引入破产成本,指出最优的资本结构水平应该处在财务杠杆边际递增关系的税收收益现值和财务杠杆边际成本现值相等的点上。 Jensen and Meckling(1976)发展了Coase的思想,利用契约理论研究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利用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其理由是,债务融资所产生的利息需要企业用现金来偿还,因此可减少因自由现金过多而导致的经营者滥用行为。但利用债务融资将会产生另一种代理成本,即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当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致时,在公司存在大量债务的情况下也会选择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投资,将可能的收益转移给自己,将可能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但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债权人也有其合理预期,所以企业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将导致其举债成本的上升。业融资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所以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的组合,从而达到总代理成本最小。当总代理成本达到最小时,企业在融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所付出的成本最小,或者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融资规模得以最大化,提高了融资的效率。 对于融资结构选择研究最著名的是Ross(1977)等人提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该理论总结出了融资选择的啄食顺序(pecking-order),即公司融资选择行为应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Israel and Ronen (1989)研究也指出,控制权会直接关系到公司融资结构的安排,Loughran and Ritter (1996)用机会窗口解释股权再融资长期业绩下滑的问题。他们认为市场存在着非理性行为,上市公司能够预测其股价的走向,当一家公司的价值被高估时就会发行新股。Hovakimian,Opler and Titman(2001)研究发现公司倾向于在股价出现显著上升发行新股。 (二)增发新股再融资的研究 国外对增发新股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市场效应和内部财务效应两个方面。外部市场效应体现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宣告前后及增发股票上市后股价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内部财务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发新股后业绩滑坡。 (1)增发新股的市场宣告效应问题 20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学者对增发的宣告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股价在宣告增发时表现为明显的下跌。 Kalay and Shimrat(1987)以美国SEC的注册发行统计资料中选取1970-1982年宣告增发新股的45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发现增发新股宣告日前10天与后60天的股票价格表现为明显下跌。 Brous and Kini(1994) 研究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增发宣告后股价下跌越小。针对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国外主要有三种理论进行解释: 财富再分配假设(The Wealth-Redistribution Hypothesis)。Lodny and Suhler (1985) 的研究认为,增发导致的公司财务杠杆降低一方面使公司债券的风险降低,促使其市场价值上升;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的降低使公司的资本成本上升,减少了公司价值从而导致其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