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

精品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2.a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3.b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B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解析】 图示内容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系和轮廓,图中的a是位于东北耕作区中的辽河平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松嫩平原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使得黑土的肥力急剧下降;图中的b是位于东北畜牧业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该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人口密度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解析】 甲处为平原地形,气温比两侧山地高,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 5.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 A.≥10℃积温 B.年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解析】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潜力指数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应是≥10℃积温。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6~7题。 6.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A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解析】 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向自然条件差的陡坡地以及林地、草地要粮,必会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7.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C )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宜扩大农业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包括: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苹果、核桃、梨等)、薪炭林、用材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B ) ①人口战略 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 ④稳定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 9.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D ) 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 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 【解析】 云贵高原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不是小麦。 10.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C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 【解析】 作为饲料出售,可以减少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故选C。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城市化水平较低 ②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③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④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结合该地区的气温数据和土地利用构成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其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这与“北大荒”的开发(外来人口涌入)和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有关。 1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D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 【解析】 50年来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