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塘水库导流洞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综合说明
工程概况
黑塘水库坝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群星村十大桥下游约100m处。地理座标东经107°4′,北纬29°26′。水库坝址位于龙潭河上游,龙潭河在两汇乡汇入梨香溪,梨香溪在蔺市汇入长江,为长江二级支流。坝址下距龙潭镇5km,下距涪陵区62km,上距南川区约55km,交通便利。
1601.5万m3。其中,黑塘水库解决城镇供水人口9.71万人,年城镇供水量为1527.5万m3。工程恢复涪陵机场项目当地农业灌溉面积为0.27万亩,年灌溉供水量为74万m3。
黑塘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33.5m,相应库容为950万m3,死水位为709m,相应死库容86万m3,调节库容864万m3,校核洪水位为735.01m,总库容1050万m3,为多年调节水库。属Ⅲ等中型工程。溢洪道布置于右坝肩,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趾墙连接,泄洪轴线与大坝轴线呈4°交角。本次招标范围:新建工程。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5年一遇汛期由坝体临时经济断面挡水度汛,导流隧洞下泄。相应洪峰流量为366m3/s。230.0m,洞室衬砌后断面尺寸为2.8m×4.2m(50cm。
施工条件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资料
1. 水文气象
453km2,河流长65.6km,天然落差746m,平均坡降11.37‰,多年平均流量7.43m3/s。黑塘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6km2,河段长度15.50km,河床比降13.6‰。黑塘水库坝址径流扣除拟建和已建水利工程的集雨面积,黑坝址集雨面积为45.7km2。
根据涪陵气象站1953年至今的实测地面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1072mm,多年平均气温18.2℃,历年最高气温42.2℃,最低气温-2.7℃。多年平均日照1300h。无霜期34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0.8m/s,实测最大风速24.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
本工程设计洪水见表1,施工期分期设计洪水见表2。2:黑塘水库坝址分期洪水成果表p(%)
单位(m3/s)
时段(%) 5 10 20 50 10月 37.5 27.8 18.5 6.87 11月 26.7 17.1 9 2.25 12月 5.68 4.15 2.68 1.03 11月~3月 29.3 20.2 12 3.75 11月~4月 56.8 43.8 30.6 13.1 10月~3月 41.2 30.7 20.7 8.63 10月~4月 60.8 47.8 34.9 16.7 1月 3.42 2.65 1.89 0.97 2月 1.74 1.49 1.22 0.81 3月 11.9 7.37 3.69 0.87 4月 56.8 41.8 27.3 9.63 本工程导流隧洞进、出口水位流量关系见表。表水位流量关系表
表水位流量关系表
2. 工程地质
(1)区域地质
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2)地质条件评价
1
隧洞进口明渠及闸室段底板高程为694.50m,按设计方案开挖后,渠底为J3P弱~微风化砂岩,可作为渠底及两侧边墙基础持力层,另隧洞进口段两侧将形成最高约17m的人工边坡,顶部约2~5m为土质边坡,开挖后可能产生滑动,建议设置挡墙支挡或其它措施进行防护,岩质边坡以J3P4砂岩边坡为主,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局部地段存在小块体塌落的可能,建议对岩质边坡喷锚支护。并于内侧边坡顶部设置截水沟,坡面预留排水孔。
导流隧洞进口洞脸将形成最高约20m的人工边坡,顶部约5~6m为土质边坡,开挖后可能产生滑动,建议设置挡墙支挡或其它措施进行支护,中下部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以砂岩为主,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建议设置马道,分级开挖,并对边坡喷锚支护。
2) 导流洞洞身段
导流洞洞身段位于左岸斜坡地段,根据洞身穿越段地形、地质条件,对洞身段分段进行评价,详见表5。
表5:导流洞洞身段稳定性评价表
桩号 长度
(m) 围岩
类别 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稳定性
评价 0+000
-
0+12.0 12 Ⅴ 隧洞进口洞身段,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覆盖,厚约3-6m,隧洞穿越地层为J3P4砂岩,洞顶围岩厚度约5-10m,成洞条件差 不稳定,
建议加强
支护 0+12.0
-
0+80.0 68 Ⅲ 隧洞洞身段,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覆盖,厚约3-5m,隧洞穿越地层为J3P4砂岩,洞顶围岩厚度10-22m,成洞条件较好 局部稳定性较差 0+80.0
-
0+210.0 130 Ⅳ 隧洞洞身段,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覆盖,厚约3-5m,隧洞穿越地层以J3P3泥岩为主,洞顶围岩厚度17-27m,成洞条件较差 稳定性较差,建议加强支护 0+210.0
-
0+230.0 20 Ⅴ 隧洞出口洞身段,地表为第四系崩坡积粉质粘土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