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龙的传说起源、龙文化与历史上龙年大事
中国龙的传说起源、龙文化与历史上龙年大事
中国龙的传说起源、龙文化与历史上龙年大事
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案
中国传统的龙年马上就要到了。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特有的一种神物。无论身处何方,一句“龙的传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生自豪;一句“龙的子孙”,会让所有的中国人倍感亲切……
世界上虽然并没有龙,然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龙。
8000年前就有了龙的形象
“龙”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状是一个大头,有一个弯曲的身子。传说在帝舜的时候,董父因驯养龙很好,被赐了一个氏族名叫“豢龙氏”。夏代也有驯养龙的人叫刘累,被赐了一个氏族名叫“御龙氏”。从这些传说看,至少在尧舜禹时期,人们跟龙就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诚教授介绍说,从考古发现上看,目前发现的3600年以前的龙遗存大约已有10多个。比如,2004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后。另外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当中,发现了一件大的陶盘,陶盘里面用彩绘画了一条龙,年代是4400年至4300年前左右。这个年代也就是我们古史说的尧舜禹到夏阶段,龙的意识观念应该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具有传统龙特征的龙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1994年发掘发现的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
而朱乃诚认为,目前发现最早的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龙的形象的,要算距今6000年以前,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用蚌壳摆成的一条龙。
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案,是1987年由濮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发现于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内。该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体呈头南足北的仰卧直肢姿势,在人骨架的东西两侧以蚌壳摆塑了龙虎图案。龙虎头北尾南,与人骨架的头脚方向相错。其中蚌壳龙位于人骨架的东侧,长1.78米。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
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关于龙的记载,比如在《左传》当中谈到,鲁昭公29年有龙出现在晋国的城郊外。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而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
历史上的龙年大事
公元前221(庚辰)年,秦始皇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实现了六国统一。
公元9年1月10日(戊辰年末),王莽篡位,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公元68(戊辰)年,东汉明帝诏建洛阳白马寺,邀请两位印度佛师在寺中编译佛典《四十二章经》,佛教自此开始在中国传播。
公元200(庚辰)年,曹操与袁绍两军大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1616(丙辰)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八旗,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积极做好入关准备,奠定了清朝300年统治的基业。
公元1856(丙辰)年,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赶回南京,杀掉东王杨秀清。随后韦昌辉与石达开发生内哄,石达开连夜出走。此为“天京事变”。
公元1916(丙辰)年,云南都督蔡锷发起反袁护国战争。同年袁世凯病死。
公元1976(丙辰)年,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主席病逝。
龙的来源众说纷纭
关于龙的来源,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主要观点有:蛇说、鳄鱼说、蜥蜴说、鱼说、马说、熊说、恐龙遗存说、雷电说、龙卷风说等等。
蛇说是流行最广和最早的。早在汉代文字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龙为鳞虫之长的说法。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就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龙即鳄鱼”的观点。旅居加拿大的古史学者许进雄认为,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而扁长且有利齿,是鳄鱼之外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而雨又下自空中,古人见此认为它有降雨的神能,并想象它能飞翔。而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塑龙,与鳄鱼很相似,也为“龙即鳄鱼”说提供了佐证。
除了动物起源论外,还有人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提出了“雷电说”。知名学者朱大顺认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了天空中闪电的现象引起的。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条细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