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纪忠.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纪忠

冯纪忠 冯纪忠:远去的大师 94岁的获奖者2009年12月18日 09:06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两天心里老是恓恓惶惶的。冥冥之中,老有一个声音催促我:“今年已经有那么多位文化老人走了,冬天又是老人的鬼门关,你快去上海看看冯老先生吧。”   然而,还是晚了!   就在我准备动身时,传来噩耗:冯纪忠先生因肺炎不治,2009年12月11日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95岁。   心痛。悔恨。泪水。呜咽。悲哉!   斯人已去,他的音容笑貌,丝丝缕缕,一起涌上心头,不停地闪回。一幕幕场景,活了一样地在我眼前浮现着。   94岁的获奖者   2008年12月27日。深圳。“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颁奖典礼现场。   全场因94岁的冯纪忠先生的到来而动容。一方面,冯纪忠也许是全世界建筑奖项的最高年龄的获奖者;另一方面,这个奖显然来到得有点迟了——不是颁奖者的迟到,而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建筑大师,被我们中国人认识得太迟了!   冯纪忠先生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生前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终生名誉院长。他1934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此为他建筑生涯的起点。1936年转赴奥地利维也纳工科大学学习建筑专业,5年后毕业,是当时两个最优等的毕业生之一,同时还获得了就读博士期间的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1946年,冯纪忠先生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才历经艰辛,辗转回到了祖国。1947年起执教于同济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在漫漫60余年中,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规划设计师,真正的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里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不止一人两人。   由于种种原因,冯先生的著述和设计作品不算多,但他的论文《空间原理》和设计作品“上海松江方塔园”,却代表着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在他绵绵90余年的一生中,无论命运如何蹭蹬坎坷,九曲十八弯,却始终也没放弃“坚持服务于公民”的人生理念——这两点,是他毫无争议地荣获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的原因所在。   沸腾的会场上,人们为迟暮然而精神矍烁的冯老先生的到来,起立,鼓掌,喝彩,欢呼。为了表达对大奖的尊重,一直坐在轮椅里的冯纪忠,一定要步行上台领奖。94岁高龄的老人,不顾一天飞机旅程的疲惫,在女儿冯叶的帮助下,坚持着一步又一步,登上了一级又一级的台阶,终于在台上站定,亲手接过奖状,并致了长达5分钟的答辞。他说的是:“今天我获得这个奖,我觉得很惭愧。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原谅,我在很多地方做得恐怕是很不够的。”   他庆幸自己能够在94岁的高龄,当众重申自己毕生追求的理念:“所有的建筑都是公民建筑。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公民建筑才是真正的建筑。其他的建筑如果不是为公民服务,不能体现公民的利益,它就不是真正的建筑。”   他强调,这个理念,他已经坚持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是遵从这个理念走过来的。因为,“这样的理念,能够使得中国建筑走向世界顶尖的水平。”   “与古为新”   1946年回国之后,冯纪忠在执教的同时,还参加了当时南京的都市规划等项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参与了上海都市规划,设计了武汉“东湖客舍”、武汉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楼等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建筑,并在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的方向。   上世纪60年代初,冯纪忠提出“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空间原理),并在教学上加以实施,不断地往学生们的心灵里撒种、育苗、培土、浇水、施肥……这样的远见卓识,使得几十年之后,改革开放背景下建筑大发展的中国,因有了这样的超前理念和这批领军人才,而“科学”了大量城市乡村,挽救了大量文物古迹,节约了大量人民税收,少缴了大量“学费”,少走了大量弯路,其功劳真是难以计算出来的“大大”焉!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之后的改革开放逐渐为中国带来了巨变。冯纪忠亦终于等来了一个施展自己设计理念和才华的机会——1978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松江郊县古文物宋代方塔遗存处建立一个遗址公园,特别聘请冯纪忠主持方塔园的总体规划,冯先生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倾其一生的才华,让自己的建筑理念精华在方塔园里一一实现。方塔园的原址是一个宋代古塔,里面还有明代的影壁,但这两者并不在一条轴线上,处理起来很棘手。冯纪忠提出“与古为新”四个字,在尊古、古上加新使之成为全新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现代园林的组合方式,将古建筑与大广场的大地面、大水面、大草坪等相互贯通地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包容了历史而又崭新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