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定窑
北宋定窑
北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
定窑为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窑址在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一带。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延续至金、元时期。前后歷经四朝,长达750多年的歷史(公元618-1368年)。因其在北宋时期一度为宫廷的官府烧造过瓷器,被后人列为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以其胎白质坚,釉白色润,刻花印花花纹精细美妙的白瓷而名扬天下。定窑釉色虽以白釉为主,但也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其价值却以绿定最贵,黑定、紫定、红定为中,白定为下也。其中绿定至今只发现瓷片,不见完整器,弥足珍贵。现就三件不同时代的绿定瓷器,来分别论述北宋、金、元定窑绿釉瓷器的特征。在此之前先应搞清北宋定窑白瓷的基本特征,以助论述绿定。
北宋定窑白瓷,以其胎、釉、形、纹饰不同于北宋其它四大名窑而独领风骚,有其独特的风格。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窑口,有南青北白之说。如:
胎:北宋定窑瓷胎色白,体轻,声亮,刀线,为特征。1、白胎多色。定窑白瓷不同于南方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是单一的青白胎。它不是单一的纯白色,它有白中泛青,白中泛黄,牙白,乳白,米黄,土白,土灰等色。2、胎薄体轻:定窑白瓷的盘,碗类器物,均为薄壁胎,有「不薄不为定」之说。3、胎声清亮:敲击起来会发出清脆悦耳之声,而且声音清长,如金石之声。4、刀线:北宋定瓷胎体上,会留有刀尖旋削修胎留下的刀线纹。俗称「竹刷丝纹」。是定瓷胎的又一大特征。
凡北宋定窑瓷器,无论白定、黑定、紫定、红定、绿定,其胎色均为白色无一例外。但胎质有粗细之分,即粗定,细定。粗定色偏灰,细定色偏白。
北宋定窑盘,碗有芒口。因为定窑改仰烧为覆烧,开创了覆烧技法,提高了产量。但覆烧工艺使定窑盘、碗在烧制前刮去口边之釉,露胎,出现涩口,成为定瓷的一大特征。但芒口器造成皇室上下非议,断送了定瓷为皇室御贡的前程。
釉:北宋定窑瓷釉以釉色白,泪痕,黄纱夹层为其主要特征。1、在北宋定窑白瓷的釉料配方中,使用一种黄土。因这种黄土产自定窑遗址附近的套里村,又被称作套土。套土因含铁量高,在瓷釉的烧成过程中,会因烧成气氛及火候等原因使定瓷釉出现青白、黄白、牙白等不同色差,故而,造成北宋定窑白瓷釉不是纯白色。但以黄白为多,像东方女性的肌肤之色美丽柔和。2、泪痕是定窑白瓷的另一大主要特征。在清代佚名的《南窑笔记》中曰:「出北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泪痕又叫淋釉,是定瓷釉在烧制过程中,釉在高温中融化流动而出现在釉面的一种蜡泪状痕迹,又像泥浆淋浇在釉面的流淌痕迹。其产生原因也是因釉中套土的配比含量不同而出现深浅不一的色感。黄土配比越大,釉面越暗,泪痕就越明显,反之则色浅。目前,造假者用重笔涂釉制造泪痕,很不自然,更无神韵。3、黄纱夹层:由于定窑瓷釉中加入了含铁量高的套土,在瓷器烧成后,胎与釉之间颜色不是一体,而出现了夹层,像是胎与釉之间夹了一层薄薄的黄纱。这是北宋古定瓷的又一大特征。歷代仿品都望尘莫及,无法再现。北宋定窑除生产白釉瓷外,还有黑釉,红釉,酱釉,绿釉等釉色瓷。其中只有绿釉是有专门的釉料配方,其它黑釉,红釉,酱釉等色都是黑釉一种配方在不同的窑温中窑变而产生的红,酱,紫等色。有如河南钧窑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形:北宋定窑器形以日常用器为主,多见盘、碗、罐、瓶、碟、盒子、托子、枕、孩儿枕等,还有佛前供器:炉、钵、净瓶、净水碗、海螺等。
纹饰:北宋定窑以刻花、印花为最普遍的主要方法。刻花活灵活现,印花华贵庄重。除此之外还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剔花,堆花等等。装饰题材多以龙凤,牡丹,莲瓣,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等为主。
足:北宋定窑多施半釉,即圈足内无釉露胎。
款:北宋定窑有少量底足带刻款的,如:官,新官,会稽,尚食局,五王府等。
除以上特征外,北宋定窑还烧造磁州窑系的瓷器,具有明显磁州窑特征。另当别论
定窑的鉴定
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较厚重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釉水凝聚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者,胎色洁白,则施白釉,釉质很细,表面釉光莹润。胎色发黄者,为取得洁白的效果,在胎体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这种方法与邢窑白瓷相同。
时至北宋,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