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疟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疟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疟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    小儿疟门        幼科全书 【 元?朱震亨】         疟疾      治疟有二法:新疟先截后补,久疟先补后截。凡治疟之法,要分早晚治之。如午前作者,此邪在阳分气位也,先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治之,后以平疟养脾丸调之。午后作者,此邪在阴分血位也,轻者或以四物汤加桂枝,或以桂枝汤加桃仁、红花,发出血中寒邪;甚者以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则以平疟养脾汤调之。   如疟来热多寒少者,俱以白虎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如疟来寒热相半者,俱以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后用平疟养脾汤调之。如大人,以补中益气汤调之。   以上数证,皆先截后补者。   凡久疟缠绵不退,或二日一次,或三日一次,其邪已深,不可妄用截药,只以平疟养脾丸调之。有汗要无汗,无汗要有汗,其疟易退。再要避风寒,禁鸡、鱼或冷水。如犯此戒,虽九转灵丹,亦不可治。   凡疟疾后转作痢疾者,此疾多得于夏末秋初,因内有伏阴,多伤坐冷故也。当从虚治,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如单下痢者,以香连丸,陈米汤吞下;如疟痢并作者,以平疟养脾丸、橘皮和中丸治之。   如疟后面目遍身浮肿者,此因汗后受风故也,以胃苓丸,用五加皮灯心长流水煎汤治之。外用浴法,于日当午时,向背风处以温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时,以被盖之,微汗为度。日日依此法行之,甚效。   如疟后腹胀或气喘,或气不喘,此因伤生冷脾肺俱病故也。盖胀属脾,喘属肺。治法以塌气丸消胀,以葶苈丸定喘,后以集圣丸调之。   如疟后腹中有痞者,此疟母也。因多饮冷水所致,亦有热极而成者。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疟后形体黄瘦且虚热者,只用集圣丸调之自愈。袓传治疟之法,以斩鬼丹截之,以胃苓汤调之。余常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为末,每服一钱,于临发时,五更用桃枝七根煎汤送下。   西江月   疟疾来时寒热,内伤外感生痰。初时截法似神仙,不可养虎贻患。外感小柴饮子。内伤平胃为先。内加草果与常山,桃柳枝煎引面。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袪邪补正作良医,不让仲阳钱乙。疟久若生痞块,面黄腹胀消肌。月蟾集圣是根基,此个方儿秘记。   如是小儿久疟,或于午后来潮。又于间日及三朝,截法不宜急躁。只用养脾清疟,相兼集圣和调。神仙斩鬼不轻饶,发时五更分晓。   久疟多成坏证,脾焦肚大青筋。头干脚细减元神,饮食全然不进。面目虚浮怯弱,四肢无力难行。不须医治枉劳心,九死一生之证。   疟痢如逢并作,其间凶吉须知。大都饮食如平时,胃气完全可治。若是不思饮食,强将脾胃持支。胃苓丸子莫差迟,间以香连止剂。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疟证      巢氏云:疟疾者,由夏伤于暑,热结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邪气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小儿未能触冒于暑而亦病疟者,乃乳母持抱解脱,不避风寒者也。夫风邪所伤,客于皮肤,而痰饮积于脏腑,致令血气不和,阴阳交争。若真气胜则邪气退,邪气未尽,故发疟也。邪气虽退,阴血尚虚,邪干于真气,脏腑热气未散,故余热往来也。其病正发,寒热交争之时,热气乘脏则燥而渴,留饮停滞成癖,结于胁下,故瘥后胁下结硬也。若引饮不止,小便濇者,则变成癖也。寒热往来,而热乘五脏,气积不泄,故烦满。寒热相搏而虽于脏气,故腹痛也。寒多热少无汗者,桂枝麻黄各半汤。有汗多者,柴胡桂枝汤。汗多渴者,白虎加桂汤。小便赤热多而渴者,小柴胡汤。疟未散者,鬼哭散止之。寒少热多者,可服清脾汤、养胃汤。治脾胃冷弱者,四兽饮亦可服。其截疟丸子,切不可用砒霜者。但可服有常山者、有阿魏者,真能散痞癖也。热多汗出而渴,腹疼者,大柴胡汤加葛根可也。其疟后加之冷证痞癖结块者,木香丸主之。烦渴者,五苓散。有热甚者,白虎汤或加桂或加人参。时行壮热者,柴胡石膏汤亦可服。头疼甚者,葱白加甘草,亦可服知母麻黄汤,治疟之奇剂也。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疟疾      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盖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为痎。痎者久疟也。是知夏伤暑气,闭而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为疟也。良由乳母抱时解脱,不避风寒,又因触冒暑温,致令邪气客于皮肤,痎积于脏腑,阴阳偏胜,邪正相攻,而作往来寒热也。若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先寒而后热者,阳不足也;先热而后寒者,阴不足也;寒多而热少者,阴胜阳也;热多而寒少者,阳胜阴也;寒热相半,阴阳交攻也;寒热相间,阴阳乍离他。大抵小儿皆自饮食上得之者为多,须先消导,然后随其得病所由而调理之,斯为良法。        保婴撮要 【 明?薛铠】         疟      疟证当分六经五脏,及痰食劳暑鬼瘴之不同,邪中三阴之各异。如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