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与对虾混养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蜇与对虾混养技术

海蜇与对虾混养技术 海蜇与对虾混养技术 2002年,辽宁省普兰店市开发养虾池混养海蜇12000亩,其中皮口镇养殖面积6500亩,总产量350吨,获产值38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的开展,为今后北方地区养虾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虾业风险,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经验、新出路。   一、混养池条件要求   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m以上。   二、放苗前虾池处理   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坡内侧的一切易擦伤和刺伤海蜇的尖硬物体,然后注水l0cm-20cm,每亩全池泼洒生石灰150kg或30ppm漂白粉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在离水面内侧1.0m的池壁较缓处和浅水区用8目渔网绕池四周插一圈,渔网每隔2.0m用竹杆支撑,拐角处渔网不能围成直角或死角,网高要高出预计水位30cm。由于海蜇幼苗体软稚嫩,幼苗由育苗室投放到大水面时抵抗力较差,可在虾池背风向阳处一角围一小型幼蜇暂养圈,以提高幼蜇成活率。   三、培肥水质   海蜇主要滤食水中小型浮游生物,摄食活动昼夜不停且食量非常大,所以,一定要走出海蜇喝清水就能长大这一“误区”。要在虾池杀菌消毒后用l20目过滤网注水50cm,以防止各种敌害鱼类进入池中,然后每亩投放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300kg,7天后,池水可呈茶褐色或褐绿色,透明度达30cm左右,小型浮游动物出现时即可投苗。   四、混养品种的选择   海蜇混养必须注意品种的选择,实践证明,蟹类、虾虎鱼、鲈鱼等捕食性鱼类易攻击海蜇,因此不宜选为混养对象,但海蜇与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贝类等底栖生物混养比较成功,虽然它们食性略同,但因其栖息的水层不同,互不干扰,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肥水即可。   五、幼蜇放养   当外界自然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选择近日晴朗无风的天气准备放苗,放苗前要测量育苗室与养殖池的水温、pH值、氨氮值。当水温温差不超过3℃,pH值稳定在7.5—8,5之间,氨氮小于0.2mg/L时即可放苗。幼蜇最好在附近海域的育苗室选购,选择规格均匀,活力好、色泽纯、伞径2.0cm以上的幼蜇。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幼蜇装袋时要采用内外光滑的玻璃器皿计量,避免动作粗暴剧烈,轻拿轻放,每袋可装苗2000头。运输途中要避免剧烈颠簸震荡,运输8小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运输到池边,将塑料袋放人水中静置20min后打开袋口,让池水徐徐流入袋中,10min后将幼蜇缓慢放入池中即可。放养密度可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而定,一般可控制在0.5头/立方米~3.0头/立方米之间。   六、养殖期的科学管理   幼蜇投放后,水位要逐渐加深到1.5m以上,并保持好水质“肥、活,嫩、爽”的程度,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水色要长期保持茶褐色、褐绿色或黄绿色。视水质变化情况,每月2次—3次每亩追加施人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料100kg,有条件的还可以培养或引入活体轮虫、泼洒人工配制的面包酵母菌液作为添加饵料投喂,以满足海蜇生长需要。   高温季节,水温超过2 8 r时,水体蒸发量大,pH值升高和天气突变降暴雨及虾池水温突降时海蜇极易性早熟,停止生长,这时,应采取加大换水量,加注淡水调节盐度及排放表层淡水等措施加以解决。七、八月份,海水极易发生“赤潮’现象,这时,要时刻收听和关注外海水质预报,如有异常则停止换注水。 养殖期间一定要坚持巡池检查,完善记录制度,定期测定海蜇生长状况、水质理化因子,要勤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是否破损,及时钓除进入池中的捕食性鱼类和蟹类。此外,海蜇常随风飘流移动,自泳能力很弱,管理人员每天要手持一头用塑料包裹成气球状大小软状物的长竹杆及时推移和疏散靠近池边,闸门口,围网死角及搁浅的海蜇,操作时动作要轻、缓、慢,否则极易碰伤海蜇或触断海蜇的附属器。   七、捕捞   海蜇在适宜环境中生长2个月,体重可生长到5kg以上,达到上市商品规格,这时,可视季节和市场价格情况,用浮拖网或人工乘船持手操网打捞、销售。   八、结论与讨论   1.虾池混养海蜇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海蜇生长不受病害干扰、速度快、产量高,是开发虾池、加快养虾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良品种,也是解决目前养虾业受虾病困扰,提高养虾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随着养殖经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混养向单养的模式转变已成必然。按目前的一般养殖水平进行推广养殖,每亩混养海蜇300头,成活率以10%计算,每头5kg,平均亩产150kg以上,产值1500元以上。 3,海蜇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水母,国际市场的货源供不应求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